黟县,是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向往的古黟桃源里,就在这里诞生了那篇我们大家熟悉的《桃花源记》。黟县,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就有黄山、宏村和西递,黟县的青山绿水让无数的游人所向往,虽然很多地方我都曾经走过,但是黟县的美却总是能深深的吸引着我,因为这里有每个人心中那甜蜜的梦。尤其是古村落那白墙青瓦在流水的倒映下,格外的迷人。

黟县这里有众多的徽派建筑,在这些众多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中,西递之于宏村,有着更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踏在青苔满布的石板路上,扑面而来的是古风古韵的温柔气息。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以其具有完整的徽派古村落建筑群和鲜活的民俗风情而闻名,而西递的宗族文化更是可以追溯到唐末时期,至今仍然家族薪火相传。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西递这个名字,会有西方小镇的错觉。事实上,西递原本的名字为西川,在古代这里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政府在此设立驿站,而驿站在古代的名称为“递铺”,因此人们常常称这里为“西递铺”,久而久之“西递”便广为流传,甚至盖过原本的名称“西川”。

如果说西递的标志,那么村口的古牌楼就是其中之一了。一走进西递,就可以看到这座高大的古牌楼。古牌楼上刻着“胶州刺史”四个大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是为明朝西递进士胡文光所立的牌坊,在牌楼上面还刻有“恩荣”二字,上面还雕刻了文官、武官、各种动物等题材的图案,充满了丰富的寓意故事,很多人来到西递村的时候都会在这座高大的牌坊下合影留念。

在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也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西递村中大多为胡姓,这个深藏在皖南的古老村落据说是在北宋皇佑年间,明经胡氏的五世祖胡仕良因为工作原因从婺源去金陵的路上,路过了现在西递村所在的地方,他发现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非常适合居住,于是便举家从婺源搬迁到了西递,西递也从此开始了近千年的繁华。来到西递“追慕堂”翻开尘封的历史,却发现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西递胡氏本来的姓氏为李氏。原来,这段历史还要从“明经胡”的由来说起。

从三月中旬开始,西递沟壑纵横的梯田便被金黄的油彩花涂上饱满的颜色,雾霭蒙蒙的清晨,推开轻盈的门窗,霁雨成烟,让你忍不住在此高歌一首,吟诗作对,把酒当歌,彻底沉沦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简单的几根木头搭建的篱笆将田园和野地分割开来,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呈现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让人欲罢不能。灰黄的墙壁折射出饱经历史的沧桑感,田野人间的屋顶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站在青石小路上的我们放眼远眺,郁郁葱葱的树木,绿出勃勃的生机,田野的油菜花则黄出农家人欢畅的乐曲。不得不承认,我们被眼前的胜景迷住了,真想定格此刻的美好。

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摄影爱好者和写生的学生来西递观赏采风,尤其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

清晨的西递,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晨雾之中仿佛如同仙境一般;而夕阳下的西递,山中的云朵时隐时现,在落日的余晖下又是如此的温暖,两条小溪穿村而过,交汇在村口的泮池,泮池也成为西递两才(财)气的汇聚之地。时间在这里似乎也早已经忘记了过去和现在,只是随着时光慢慢的流淌。

为了躲开众多的人流,我从后山的观景台下来就顺着田边走到了村子的最里面,踏着松软的泥土,行走其间可以看到村中的妇女在河边淘洗着衣服、坐在家门口的老人们左邻右舍唠着家常、孩子们在油菜花丛中追逐打闹、小狗在墙边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这些都构成了一幅充满了乡村气息的生活画卷。

西递村的布局,风水与地形在徽州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四周有十几座山头环绕,站在村南后山的观景台上,可以俯览整个村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也勾勒出了徽派建筑那迷人的风情。

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在村子中仍然保留着很多初建时的建筑原貌,这些老建筑也都成为了中国古建筑中徽派建筑的典范。

西递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在西递有上百年的砖瓦楼阁,在春色下,散发着被时光浸润的温暖与安详。一池碧水,一叶红船,清澈见底的河水中分明能看到自在游动的鱼儿,在青砖黛瓦的掩映下,高树低柳俯仰生姿,百媚丛生。

院落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像是为素裹的西递穿上了雅洁的红裙子,美的无与伦比。

虽然今日的西递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景区,但在这青石砖瓦中,百姓们仍然在这里过着有条不序的生活。

无论时代的轨迹如何转换,村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口老味道。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熏有数月的腊肉,香喷喷的米饭再配上这色香诱人的腊肉,嚼劲十足酱香浓郁。

西递高耸的马头墙,黑与白是徽派建筑主要的两种颜色,虽然有的建筑因为岁月的侵蚀,对比已经不是很强烈,但是黑白相间的建筑群在群山之中仍然非常的显眼。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思想也让经商致富后的徽州人回到老家建造了更好的房屋和祠堂,经济的繁荣使徽派建筑得到了全面的昌盛。

徽州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在清代康熙年间,徽州就有书院54所,在全国的科举考试中第者中徽州位居全国第一,我在远处听到西递中心小学的广播体操声,跑过来的时候看到校门锁着,想必学校并不想被外人和世俗所打扰。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改变,但西递人传承祖训,教子治学精神却一直不变,他们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把对子女的教育摆在首位。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挂着胡氏家训,而胡氏的后人很多也都成为了达官显贵。

胡氏宗族“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胡氏宗族除了教育训诫子孙外,最重要当然还是祭祀祖先。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马头墙上,倒映出斑驳的影子,村中的百姓们在与左邻右舍捞着家常,狗儿在门口晒着太阳,妇人们在河边洗菜,这就是西递人日常一天的生活,西递的慢时光让人会生出多少不舍与留恋。

小贴士:

1.交通:在黟县汽车站有公交班车可以到达西递,大约半个小时一班;在屯溪汽车站可以乘坐到黟县的班车,班车就经过西递村口;在黟县县城也可以乘坐三轮车或者打车到西递。

2.美食:在西递村上有很多饭店,可以品尝到《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过的徽州毛豆腐、臭鱖鱼、石头馃、姜糖等西递特产,在景区中有很多客栈也都提供餐饮。

3.住宿:在西递住宿的地方非常多,尤其有很多由古建筑改造而成的特色客栈,比如:猪栏酒吧、徽娘文化民俗酒店、西递行馆等。

4.在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份来西递,可以看到白墙黑瓦与油菜花相互衬托的美景,如果你喜欢西递的安逸,那么一定要避开清明节,否则游客太多。在西递村的后山有观景台,是拍摄村庄全景的好地方。

5.如果想要感受西递古村的宁静,可以选择在这里住上几晚,清晨与黄昏时逛逛古村,这个时候没有喧闹的人群,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古村之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