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32474.html

桃源村隶属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武胜关镇辖,武胜关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大别山与桐柏山在此交汇,桃源村地处武胜关下东西两座山脉的峡谷之中。北临河南省信阳市,东接湖北省大悟县。东距京珠高速大悟大新出口5公里,西距京广老铁路4公里、国道擦肩而过,南距广水城区12公里。有通村南悟公路纵贯南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一进世外桃源冲,如同行走在画中;十里柳岸林荫道,雨过天晴起彩虹。百年石屋炊烟袅,男耕女采沐春风;千亩麦浪映桃花,万棵柿树别样红。”这是对桃源村的真实写照。

在春秋战国时期,鄂北豫南的大部分地区都附楚、属楚,其文化、民风、民俗、民情、建筑大致相近(在河南省信阳市有楚王城遗址)。桃源村属广水、大悟、信阳三县交界处,一条古商道南抵武汉,北达郑州,生意兴隆,尤其在宋朝时期村落人口逐渐增加,由周边的大悟、麻城迁徙而来,俗称东边跑反、麻城过籍。

桃源村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森林茂密,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得到充分统一。百年石屋、千亩有机茶园、万棵古柿树,曾吸引全国各地的驴友前来品茶尝柿及摄影,被誉为“苍桑野性美”。建于明朝中晚期的石头房屋,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建筑构架,石头、木料、布瓦巧妙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民居模式,外观造型具有典型的鄂北豫南民居建筑风格。

楚人崇尚巫术,尊从自然,信奉道教,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其古民居的建筑上,人字形布瓦屋顶,承接上天恩赐的洪福;瓦沿低垂,传递给地面的万物生灵,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利于排水。

桃源村历史上叫桃源冲,因盛产桃子而得名,解放后隶属于胜寨乡、南新乡管辖,七十年代隶属于南新公社管辖排名第十大队,八十年代恢复桃源村名至今。

桃源村的整个村落沿东青龙西白虎两条山脉由北往南,沿古河顺古道依山而建。石碾石磨,石桌石櫈,石墙石屋是桃源村的最大特色。建于明代石头布瓦古民居几乎全部建在村西的白虎山下,坐西朝东,开门见阳,紫气东来。左青龙,右白虎,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其中江家桃源、彭二湾、杨树棚、陡马坎、分水岭、杨树棚等6个自然村多间古民居,集中连片石头布瓦民居占90%,基本保存完好。

桃源河穿村蜿蜒南下,古商道沿河纵贯南北。古商道形成于明朝中期。在明朝,因朝廷禁运茶叶、食盐和烟土,大胆冒险的商人就避开官府设关盘查的武胜关而在关下的桃源村开辟了一条北上郑州、南下武汉的茶马古道。当年的古道上骡马商队、官轿游人、赶考学子成群结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客栈、茶馆、酒肆、马棚、草料铺、红案、白案等应运而生,形成集市,人聚而居,桃源村因此而成。

桃源村江家桃源自然湾70余户人家,多间石头布瓦民居,依山就势,层层跌落,整体空间西高东低、背山面水。湾中小路呈自然分布,纵横交错,以石铺就。秀才老屋的石雕门楼保存完好。江家桃源湾被古柿子群所包围,因“柿”谐音“四”,其先民祈求自己四季平安,故有家家种柿子树的习惯。

彭二湾30余户人家,90多间石头布瓦民居保存最为完整,整个湾依山而建,湾中的一条古老的山村街市,浑然天成、错落有致、古朴简洁。这里是最原始的集市遗址,彭二湾因在古商道旁依山而建,生意的红火,落户的商人们将最初的草棚逐渐改建成瓦房。因风水好,坐西向东,开门见阳,紫气东来,商人蜂拥而至,由最初的几户商铺,逐渐发展成几十户,街市雏形初步形成。

桃源村大城寨位于武胜关镇桃源村的西山,建于北宋时期。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北能策应将军寨,南可与穆桂寨照应,山寨只有唯一通道,北边建有两道寨墙,分主寨和附寨,山寨有东西南北四座门,南门有三道防御关卡,均为石条嵌砌,东门有匾上写“大城寨”三个颜体大字,寨内有掩体、库房、作坊、池塘、田地、暗道机关等。

桃源门楼最早是用黏土夯筑而成的土山墙,山墙上有用琉璃瓦盖顶而建成的二层小阁楼,在“破四旧”时期人们将阁楼拆除,顺势改建成引水渡槽。两侧山体以残垣断壁的形式延伸,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游客登楼眺望,抒怀古之幽情。

桃源村石头资源丰富,从古到今农民一直延袭用石头砌墙的传统,小到猪圈厕所,大到牛棚房屋都用石头干砌或黄泥浆砌,工艺独特,远近有名,并且能经历几百年风雨不倒塌。建于清朝的桃源七星桥至今依然完好,正常使用。石头拱桥、石头围墙、石头墙面经济耐用,稳固性强。用石头泥浆做成的石墙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淋而不倒塌,可见我们古代桃源人民的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聪明才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