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XIELIN

一席堂里一石谈

谢麟和他的观音造像

“一味地模仿永远只能是像、很像,

我要的是自己心中的是、就是。”

——谢麟

谢麟“一席堂”工作室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谢麟道出了他观音造像雕刻的心得。端详眼前他刻的这尊手捧宝珠,结跏趺坐的《持珠观音》,宝冠高髻,莲花璎珞;身披天衣,衣褶流畅;贴体罗裙,垂及于地;开脸丰腴圆润,双眉纤细,双目微合,五官立体,神态庄严雍容。整尊造像,倚重面部及手印之精微刻画,传递宝相庄严,给人虔敬沉稳,慈静平和之感。如此造像之美的石雕作品,或许就是他心中孜孜以求的“自在”。走访他的工作室时,谢麟正在一块石头的纹理和磨砂感中,独辟蹊径塑造着自己心目中的观音之美。他说,“对于观音造像雕刻,除了艺术的精美外,没有其他的标准,也不追求有何流派,只是遇见,便是有缘。”他用一件件不落俗套的造像,娓述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不竭的艺术追求。

《持珠观音》老挝瓷灰石谢麟作

在千万个观音造像中

寻找心中那尊“观音”

LOOKINGFORTHEGODDESSOFMERCYINMYHEART

“刻观音我有自己的认识和阅读。这一两年来我翻阅了大量历代以来不同地方的观音造像资料,也多次去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赏唐宋、明清以来佛造像雕刻与绘画艺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北齐、隋唐时期的佛造像艺术可谓登峰造极,那时的造像,虔敬庄严,慈静平和。而唐宋以来造像变得温和妩媚,有了佛姿曼妙、明快婀娜之态。在对这些资料的研习梳理之后,我比较喜欢明代德化何朝宗的观音瓷塑那种观音形式,他特别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他所创作的观音像瓷塑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使之具有超凡脱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常人仰之弥高。何朝宗的观音造像最大的特点是慈祥、安静,和蔼可亲,没有媚俗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让人一见便心生敬意。”

《五祖宗师》老挝瓷黄石谢麟作

LOHAN\

LUOHAN\

《五祖宗师》局部谢麟作

谈起观音造像,谢麟古今上下侃侃而谈,听得出,在千万个观音造像中,他寻找到了自己心中最契合以现代寿山石雕手法去雕刻的那尊“观音”,他要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观音造像之路。于是,他一方面借鉴吸收北宋水月观音的脸相:丰腴圆润,弯眉细目,鼻嘴方正,法相庄严;观音姿仪、神态,极尽细腻的刻画,使得造像形象更为饱满,气韵也随之生动。另一面,他参考何朝宗着意外表的衣纹刻画,并大胆地运用北齐绘画名家蓸仲达薄衣贴体,曲线毕露的曹衣出水的刻画手法,以翻转自然,圆劲有力的刀法,造就他刀下的观音像有着端庄典雅,沉稳脱俗,雍容舒美的佛家仪态,以及仙袍空灵贴体、衣褶柔媚流畅,发丝、手势、配饰等精微细节的线条行云流水、极为考究的形态,从而使得其观音造像别具一格,形神兼备。

GODDESS

OFMERCY

《观音》老挝瓷黄石谢麟作

与谢麟面对面闲聊他的雕刻作品,能感受到他是一位古雅沉稳,潜心专研,但又充满自我独特艺术灵感和追求的年轻雕刻家。年少时谢麟就开始到父亲开办的雕刻作坊学习寿山石雕刻。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的从旁鞭策,从小就喜欢雕刻的谢麟在这个小天地里好似如鱼得水。他虚心向作坊里的雕刻前辈请教,自己勤学苦练,很短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寿山石圆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很快他就开始了独立创作。“我的第一件作品是刻达摩,很快就被台湾人买走。”从那以后谢麟便一发不可收,达摩、罗汉、古兽,当时只是来料加工的他,人家拿石料来,叫他刻什么他就能刻什么,他用百分一的天赋+百分九十九的勤奋,埋头苦干,年纪轻轻就在寿山石雕刻上颇有建树。

他的古兽,造型雄浑古朴,线条挺拔有力,肌体强壮,筋骨刚劲,形体犹如音乐般流动和回转,流畅舒展,韵味无穷。他的罗汉,脱胎于传统的仙佛,古风朴韵,慈眉善目,大耳垂肩,扬顿自如;长衫衣褶垂拂流转,细腻精致,罗汉形态常现舒缓自在之姿,收放有度;形象塑造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魅力。年福州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寿山石展,让谢麟石雕创作生涯出现了拐点。

《诵经罗汉》老挝瓷五彩石谢麟作

用自己最大的努力

去挑战“传世之作”

WITHTHEIRGREATESTEFFORTSTOCHALLENGETHE

LEGACYWORKS

年9月30日,“故宫寿山石回故乡展”首次在福建博物院开展,深藏宫中年的宝玺、古兽、造像等多件清代皇室宫廷御用的寿山石珍宝,在福州持续展出天。这百年一遇的展览,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收藏家、爱好者前往观赏,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寿山石雕刻者前去观摩、学习。这期间谢麟去了好多次。“看了这个展览,我非常震憾,见到前所未有的宫廷艺术精品,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寿山石雕工艺的认知。”

谢麟坦言,以前大多学石雕的都是师承关系,你只能看到你师父甚至是你师爷做的东西,工艺也就这样一辈一辈传下来。但我们这一代有幸看到故宫的珍品,真的惊叹祖先的作品是如此的精湛超绝,惟妙惟肖。“这场故宫回乡展对整个行业的提升与觉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每次去看这个展,对我的影响都不一样,越看影响越大。我就想,百年前先辈们能做到的工艺,我们现在怎么就做不到呢?现在有最好的资料信息和人物造像最好的材料,为何不去尝试学着刻故宫宝藏中的这些东西呢?一下子,我对刻佛像来了兴趣,这种兴趣不是我刻完能卖多少钱,而是一定要把它刻好的一种冲动,故宫回乡展有印玺、古兽、罗汉、观音佛像,我想挑战最高难度的佛像。”谢麟兴奋地说。

LOCAL

《托钵尊者》

老挝瓷黄石谢麟作

看展观摩回来后,谢麟先尝试刻罗汉。“刚开始刻罗汉并不理想,在不断地实践、揣摩后他发现,原来刻罗汉仿只是一个捷径,你去仿,刻得再好也只是像它而不是它。真正要刻好还得要对整个人物雕刻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这个时候一块石头放在那你去刻它,脑海中的罗汉才是按照你自己内心的理解去随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也才是经典的。”

《自在观音》老挝白石谢麟作

从罗汉到观音,是谢麟的又一次自我挑战。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一直都想刻观音,但不敢去尝试,所以他先从刻罗汉开始,再开始尝试刻观音。刻观音对石料的要求更高,首先石材要纯净,第二石形要好。入行没有拜师,靠自学成才的谢麟,相好了石头,他开始刻。很快他的第一件观音作品问世,他对自己刻观音有了信心。就在踌躇满志刻了几件观音之后,他发现自己遇到了创作瓶颈:开脸定位、头部偏大,手脚没那么灵动,身材比例上等等方面,都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或许是冥冥之中佛缘的安排吧,去年底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谢麟遇见了寿山石雕界的“观音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老师,不仅成就了一段观音造像的拜师佳话,也让谢麟更坚定地走上专门雕刻观音造像之路。

《如意观音》寿山高山晶石谢麟作

“目前为止,我已经刻了有10来尊观音了。”谢麟如数家珍地介绍他的观音作品:这尊《如意观音》,选材洁白润泽的寿山高山晶石,纯白石质将观音冰晶玉洁的内涵凸显得淋漓尽致,观音双颐丰腴,双目微闭下视,自在坐姿,左手持一灵芝如意,薄衣贴体,有半露冰肌玉不如之美,使观音造像在端庄慈悲中流动着一种灵气,既给人美的感受,又令人恭恭敬敬,洗涤心灵而萌发善心,这件作品今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尊是宋代木雕形式的观音;这尊我个人比较喜欢,她坐在那,很安静,当时脸形刻完了王祖光老师还亲自帮我调整过;这尊观音衣纹就是采用了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的表现手法……。

《托塔罗汉》老挝瓷灰石谢麟作

谢麟的手边还有一件高达30厘米、用老挝瓷灰石雕刻的《持经观音》大胚,这个大胚他已经刻了一个多月了,只见观音头盘高髻,披巾至肩,手持经书,在仙气飘飘的假山上呈自在坐姿;其面形长圆饱满,面容姣好温柔,慈祥肃穆,低首垂目,俯视众生,似在度一切苦;其身着宽袖长袍,衣纹皱褶叠贴流畅,真实不虚;造型比例协调匀称,恰好不增不减。谢麟告诉记者,整件作品全部完成大概还需要再花大半个月时间,接下来他还要在衣纹上优化,力求达到曹衣出水的效果,佛像胸前的璎珞珠佩还要表现,最重要的是观音脸还要继续修胚,额头、下巴、嘴唇、眼睛、发丝、手指等等好多细节要刻画。“师父一再强调,一尊观音放在那,你要不断地去调整,每天的心情不同,刻出来的观音也都不一样,观音的大胚出来后,一定要放在那边观察一段时间,远看、近看、仰视、俯看,不同的角度都要看一看,要做到°无死角,这是师父长期刻观音的经验,我受益匪浅。佛像雕刻很难,形体、比例、造型、脸相、细节、手脚、衣纹的流畅度等等都要协调起来,所以要慢慢做不能急,我希望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作品,争取做到这一件是‘传世之作’。”

《观音》局部谢麟作

“未来我的雕刻之路很明确了,观音造像会成为我最喜欢的最想多研究的方向。我会借鉴历代观音造像流变,走自己的路,希望刻到后面会有自己的风格,在纷纭的寿山石雕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把一种东西做好,做到极致就好,就像我的书名《乐石雅集》,刻石要开心快乐,要有属于自己的造像语言。”谢麟说。

《骑兽观音》老挝桃花石谢麟作

《持珠观音》老挝白石谢麟作

《戏狮罗汉》老挝牛角冻石谢麟作

《瑞狮戏球》老挝瓷黄石谢麟作

《一鼓作气》老挝瓷黄石谢麟作

个人简介

PERSONALPROFILE

谢麟

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高级技师。自幼随父研习雕刻技艺,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活并不断创新,擅长圓雕人物、印钮雕刻,其作品造型古朴自然,尤善于利用石的特点而设计,使作品栩栩如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西冷印社美术馆等国家级、省级专业机构收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