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石杂谈相信,有许多朋友都听说过在二战中美国曾经组建过一支基本完全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军队,而这支军队是由当时被美国人集中关押的日裔美国人中的青年男子组成,然后他们在欧洲战场还屡立战功。其实上述情节也没有错,二战时美国派往欧洲战场的团确实主要由日裔组成,但上面提到的这些情节却最多只能算是部分的事实,虽然团主要由日裔组成,但其主体却并非是在战时被美国囚禁的日裔,而是另外一群日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二战时日裔美军的部队的来龙去脉吧。

二战前的美国日裔

今天我们主要是要讲二战期间的日裔美军团,但要说清楚团的来龙去脉,不把二战前美国日裔的大致情况说明白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我们就先花一点笔墨,讲讲二战前日裔在美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况。

其实早期美国的日裔移民,跟华裔的情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在公元19世纪曾经有过相当数量的华裔作为“猪仔”劳工集体前往美国进行修筑铁路等等工作。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也有相当数量的日本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因为在本国生活困苦,移民到了美国。

20世纪初在美国种田的日本农民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经历了急速的工业化进程。在此期间,日本小城镇和农村一度有很多平民在社会转型中失去生活来源,陷入了赤贫,无奈选择了移民海外。所以从明治维新到年之间,在美国的日本人也迅速从几乎为零增长到了人。

但当时的美国人对东亚的黄种人移民总体上还是相当排斥,公元年美国出台的《排华法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美国人不光是排斥中国人,而是排斥来自整个东亚的黄种人。所以随着日本移民数量的增加,美国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日本移民的数量。年,美国和日本达成了一份《绅士协定》,在其中美国承诺不限制日本移民,但要求日本承诺不再允许日本人移民美国。

年夏威夷一家制糖厂的日本工人

所以这份协定事实上也想禁止日本人移民美国。不过这份协议毕竟是日美双方签订的,所以对于已经在美国的日本人还是留下了一点空间,即允许其配偶移民美国,同时还允许经济地位比较高的日本商人、学生以及技术人员进入美国。所以在此之后,虽然日本人进入美国受到了极大限制,但因为早期日本移民(基本全是男性)的配偶可以到美国生活,而美国有了相当数量完整的日本家庭之后肯定还会繁衍后代,所以在美国的日本人人数还是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增长。

但到年之后,看到日本移民数量还在增长,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新的《年移民法案》,和禁止华人移民一样,完全禁止了日本人移民美国。而且因为当时的美国国籍法规定只有来自外国的白人自由人移民才能归化加入美国国籍,所以早期的日本第一代移民基本全都不能加入美国国籍,只有出生在美国的二代日本人才能加入美国国籍。所以到二战爆发之时,美国境内几乎所有拥有美国国籍的日裔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二代移民,而这些人绝大多数都聚居在夏威夷和美国的西海岸地区。

二战爆发后日裔的遭遇以及设立日裔部队的构想

而在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日之间正式成为了敌国,所以当时所有在美国的日本人及日本后裔,无论是否拥有美国国籍,都很快在美国兵役登记体系里被列为了4C类人员,也就是敌国人(enemyalien),因此也被禁止加入美军。

当时要求日本人集中迁离的公告

年2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第号行政命令,授予了美国各地的军事指挥官强制要求任何人搬离其居住地的权力。当年3月,美国西部国防司令部发布第号公告,强制将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日本人和日裔美国人搬离其居住地,搬到指定场所集中居住。也就是将美国西海岸的日裔全部集中关押了。当时,这批被集中关押的日本人和日裔总共有11万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美国本土出生长大,而且拥有美国国籍的日裔。

洛杉矶日本人被集中迁离的场景

所以这部分日裔的遭遇确实像绝大多数朋友听到过的那样,被集中关押了。但是,刚才桃花石杂谈已经提到,在美国的日裔其实是有两个聚居地的,而且其实美国西海岸对于日裔来说还是相对次要的聚居地,远离美国本土而离日本又很近的夏威夷才是日裔最大的聚居地。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年时生活在夏威夷的日裔高达15万人,而要知道当时夏威夷的总人口也不过才40万人。

所以虽然在年之后,日本人移民夏威夷的合法途径也被切断了,但之前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却已经在夏威夷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夏威夷的商业体系高度依赖日裔劳动力,许多行业完全被日裔所把持,许多日裔甚至占据了夏威夷一些重要企业的管理职位。所以虽然夏威夷就是珍珠港袭击的发生地,但如果夏威夷也像美国西海岸一样将所有日裔集中关押,那么夏威夷的经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崩溃。

夏威夷被美国吞并前就有大量日本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夏威夷就没有像美国本土那样,将日本人全部集中关押,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允许其继续正常的生活。而且,当时美国驻夏威夷的最高指挥官德洛斯·埃蒙斯在接到美国战争部将所有日裔开除出军队的通知之后,只是将夏威夷领地警卫队的日裔全部开除了,却破例允许夏威夷国民警卫队第和步兵团的大约名日裔士兵继续服役。

但是,埃蒙斯这么做其实也是担心:如果把日裔士兵一下子全部除役会导致夏威夷局势不稳,所以其实他内心也担心当时一旦日军直接入侵夏威夷,那么这些日裔士兵会里应外合,临阵叛变,所以他虽然保留了他们继续服役的权力,却向美国战争部建议将这些人集体调往美国本土。年6月5日,美国战争部批准了这一建议。6月10日,这名日裔士兵被集体运送到了美国中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麦考伊要塞,并在5天后被集体改组为第独立步兵营。

第步兵营受训场景

在对第步兵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美军决策层看到这批日裔军人还算听话,所以认定:可以尝试将部分被囚禁的日裔青壮年组织起来,组成一支军队为美国作战,所以就决定组建由日裔组成的第步兵团。不过,在年1月22日美军决策层下发的命令中,还是规定团的所有核心校级和尉级军官必须由美国白人担任,其它非核心部门军官才能由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日裔担任。年2月1日,美国正式设立了团的建制,美国陆军上校查尔斯·彭斯被任命为团长。

团的组建过程和作战经历

虽然当时美军决策层认定可以组建一支由日裔组成的作战部队,但第团的组建却可以说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当然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在美日开战之后,夏威夷的日本人并没有被集中关押,所以第步兵营的日裔士兵们对美国并没有产生太大敌意,相反因为珍珠港偷袭,其中部分人可能对美国还感到有些愧疚。而且他们也知道如果自己表现不规矩,那么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由军人变成囚犯,甚至还会让美国本土日裔的命运也降临到他们在夏威夷的亲人头上,所以第步兵营的表现当然会让美军感到比较满意。

被集中关押的日本人劳作场景

但当时已经都被集中关押的美国本土日裔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态了。刚才说到,有美国国籍的日裔全都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但在看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土地把自己和家人视为罪犯,而且无论自己对美国是否忠心都一概关押之后,其中有些人已经对美国产生了极度的怨恨。而美国人当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知道本土日裔的这种情绪,所以在开始正式征兵之前在这些被集中关押的本土日裔当中搞了一个调查。

当时美国人给这些日裔发了一个问卷,问了他们两个问题,一是是否愿意加入美军执行战斗任务,无论被派遣到哪?二是是否愿意宣誓效忠美国,放弃效忠日本天皇或者任何其它外国政府与组织。结果出乎美军意料的是,尽管当时这些人都处于被集中关押的状态,但还是有1/4的日裔青壮年在两个问题下面都回答了“否”或者干脆拒答,另外还有一些人虽然两个问题都回答了“是”,但却加入了批评美国关押日裔和种族主义的话语。那么对于这些人美军当然是不予考虑了,而且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很快就都被投入了监狱,罪名是逃避兵役。

团士兵受训场景

美军在组建团之前,原本计划在本土招募名日裔,在夏威夷招募名日裔。但一看本土日裔竟然是这种态度,美军被迫临时改变了计划,决定在本土只招募名日裔,另外名日裔在夏威夷招募。但等到真正在本土日裔中征兵的时候,竟然只有人表态愿意加入美军,最后美军被迫再次改变了方案,在本土只招募了人加入了团,另外人都改在了夏威夷招募。

在正式组建之后,团首先前往美国密西西比州与第营会合,一同受训。之后不久,第营首先开拔,到达了北非阿尔及利亚的瓦赫兰,加入了准备进攻意大利的美军之中。年5月28日,团也抵达意大利安济奥,加入二战欧洲战场。6月15日,第营被编入团。6月26日,团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苏韦雷托镇首次参战,他们从侧翼包抄当地德军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团在法国行进场面

年6-7月间,团随美军在意大利各地作战,总共大约击毙了1名德军,俘虏了人。8月之后,团被分批调往法国各地作战。当年10月,团参加了解救被德军包围的美军第步兵团(“迷失兵团”LostBattalion)的战斗。在此次战役中,团遭遇惨重损失,参战前还有人的团,在数日战斗过后有人阵亡,1多人受伤,43人失踪,仅剩下了多人还有战斗力。

团指挥部转移场面

之后,补充了兵员的团继续在法国战斗到了年3月,之后则又重返意大利直到二战结束。虽然团在欧洲作战时因为一些“英勇”举动也曾受到一些嘉奖,但在当时的美军内部,就有一些人认为团后期所属的美军第36步兵师指挥官达尔奎斯特其实只是将团当炮灰在用,这也是团曾多次遭受惨重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团有这种待遇也一点都不奇怪了。

在整个二战期间,团共有21人获得美军荣誉勋章(其中多人是死后追授)。而在战后,团曾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接见,但美国重要的退伍兵协会美国兵团(AmericanLegion)拒绝让团的退伍兵加入其组织。年,团被解散。年,该团又作为为美国陆军预备役的一个编制得到重建,在后来曾参加过越战和伊战等战争,但此时其士兵已完全由不同族裔士兵组成,和二战时的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