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今安在

我游玩桃花源像在仙境中走了一回也感叹李清照的眼光

标签:中国国内旅游、湖南旅游、湖南常德桃花源、人文历史文化旅游、陶渊明

桃花源是诗人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出现后,无数文人墨客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连沉溺于闺房情谊的李清照也不例外。湖南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是对世人开放游览的桃源仙境,我也有幸在桃花盛开的三月二十八日桃花节来此欣赏,感受古老的桃源的美妙、悠然、静谧,又让我想起李清照的念武陵人远,我却很不近。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起牛车河乡高峰村万家河,东至木塘垸乡仁丰村草鞋洲,南起西安镇薛家冲村狮子岭,北至热市镇老棚村,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十二个少数民族杂居。唐尧时代,桃花源风景幽寂,林壑优美,善卷到常德德山隐居,第一个享受桃源意境。夏商两代,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子,楚子侵占百濮改黔中,桃花源并入黔中。春秋后期,楚平王在桃源县境内筑采菱城,建立桃源城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初封武陵,桃花源成为秦时避难所及外界向往的安乐世界。秦始皇统一六国,桃花源纳入黔中郡,西汉初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辖十三个县,包括湖北西南部,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阳东部,广西三江、龙胜等地。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问世,桃花源声名大起,桃源山、桃源观、桃花山、桃川宫等名胜景物遐迩闻名。小陶渊明三十岁的范晔,在《后汉书》里写了一篇南蛮传,即武陵蛮传,写到了当时武陵地区的世外桃源及武陵人,并加以渲染,编制成桃花源胜景。进入唐朝后,桃花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开发,重建桃源观,免除农民徭税。狄中立《桃源观山界记》载:“东西阔七里,南北长九里,东至厮罗溪五里,西至水溪二里,南至障山四,北至沅江五里。”桃花源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人们安居乐业,真正达到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刘禹锡贬朗州(常德)司马还到桃花源浏览,题《桃源佳致》并刻碑,言桃源山、桃源洞、桃源观乃名胜古迹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址。

我走进桃花源,桃花已经烂漫,漫山遍野都是,不比李清照的黄花(菊花)差。桃花源南倚巍巍武陵山脉,北临云贵高原门户,吸纳湘西灵秀,沐浴五溪奇照,独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我才知晓李清照为何也羡慕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桃花源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有山峦、岩体、水体、河洲、洞穴、峡谷、天象、生物景观,大小景点九十五个,布丘峡谷十九条,溪涧十八条,水库池塘七十二口,涌泉三十二穴。被称为人文景观古老神秘、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内部景界幽奥秀美、外部景界雄浑壮阔。千百年来咸集无数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雅士,陶渊明、李白、韩愈、刘禹锡、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杜牧、苏轼、陆游等留下诗篇无数、愁断心肠无计。年桃花源修复开发后,总面积.5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8.12平方公里,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每年三月底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桃花和感受世外桃源。年3月24日,江泽民视察桃花源并题字。

桃源县景点分布为漳江镇的文昌阁、六角楼,漆河镇的万寿宫、关帝庙,钟家铺乡的老祖岩、犀牛山,观音寺镇的万阳山,泥窝潭乡的五马寨,剪市镇的七峰山,凌津滩镇的穿石岩等。桃花源在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地处沅水下游。面临沅水滔滔,背倚群山起伏,苍松翠竹呼风起舞,甚是迷人。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等景点,行走其中曲峪幽径寂静,寺观亭阁丰盛,诗联碑刻甚多,历史传说稀奇,实属世间罕见。

我想李清照的青州十年隐居,也不过如此,只是她有赵明诚陪伴,可以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可是赵明诚游学和重返仕途之后,带给她的是思念和牵挂,在丈夫离别之时,李清照就作了《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也只能通过词作的赠送交流来得到丈夫的温情和文字传情。

我跨进高耸的石牌坊,青山脚下、山溪岸边,桃花到处盛开,千树争妍,云蒸霞蔚,奇趣无穷。山岚之上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石阶曲径,亭台牌坊,宛若仙境,确有一番滋味上心头。我倒想,如果李清照与我通行,她一定不会只爱黄花,桃花也是她的最爱和头饰。

往前是桃花山,乃福地洞天,山水的中心,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有三十四处景点,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最为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流水潺潺、藏风聚气、泻灵溢韵。桃花林中,碧桃、绛桃、五宝桃、寿星桃等二十七种桃树聚集于此,春季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竹交相映照,瑰丽多彩,我为其折服,兴叹无以居此。

往前是菊圃,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湖广按察司分巡湖北道副使刘之龙在此兴建灵仙之府纪念陶渊明爱菊之事,后更名为菊圃。菊圃由垂花门、檐廊、廊亭、正厅、花墙五部分连结成一个封闭式园林,总面积平方米。菊圃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四周环以垣墙相连,墙上数处开窗采光,整个建筑分前后两层,前层为桃花石大门,入门为鱼池,池旁缭以回廊。在院落的正中竖有一块丰碑,碑背镌刻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完菊圃,我才知道李清照为什么喜欢武陵人,她与陶渊明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菊,她与赵明诚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一起植菊。所以赵明诚去游学,她就说武陵人远去。如果李清照真的到桃花源,这植菊、爱菊的事情就要耽误她的很多时间,她也不会伤情。

走出菊圃,便至碑廊,廊中古碑林立,共十七方,有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桃花源自晋代开始,修筑亭台楼阁,历代文人学士都曾到此观赏,现留咏桃花源的诗九百余首,楹联匾额及石刻碑碣百余处。

碑廊尽头,为明代建筑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造型浑厚,风格古朴,是桃花源最古老、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亭为三门四窗结构,外观八方八角,内为穹窿顶,无梁无柱,用桐油、石灰、糯米、砂石砌成。墙厚一米,亭高6.3米,底径7.6米,建筑形式与结构比例具有天然音响效果,我在此诵读《凤凰台上忆吹箫》,比麦霸的效果还好。方竹亭内碑碣壁列,多为古人题写。亭后方竹丛生,浓荫低垂,苍翠欲滴,看起来圆,摸起来方。清人唐子木有“方竹亭前万竿竹,夜来时听隔林钟”之句。

出亭前行,有小桥,名遇仙桥。远远望去,可见桥下雾气翻滚,桥上浓荫蔽日。潺潺流过的桃花溪水,宛若琵琶之音轻轻滑落,甚是雅韵。相传瞿童遇仙,就在此处。遇仙桥原为一块自然崩落危岩,横卧于涧,结构天成。明天启年间桃源县主簿孙廷蕙主修单孔石卷桥,顶阔4.8米,长13.6米,高6米。清初,湖广提督俞益谟增建风雨桥亭。其四方卷棚之下,均悬挂以仙事为主题的红底金雕图案,穷工绝艺,精美非凡,甚是李清照式女性化。

过了遇仙桥,石阶盘绕而上,有造型别致的水源亭,亭边桃花溪,水清如镜。继续上行到御碑池,在碧波微澜中耸立一座小亭,亭内石碑上记着清朝乾隆皇帝咏叹桃花源的诗句,人们呼为御碑亭。绕过御碑池,钻过秦人古洞,便进入秦人村。沿着月形的山湾,有一条长一千六百米的竹廊,竹廊两边有公议堂、奇踪馆、秦人作坊、自乐桥等景点。竹廊的尽头便到了延至馆,当年避乱的秦人宴请武陵渔人吃饭的地方。我想,秦人村才是李清照真正想要的地方和生活方式。

下山一路古树参天,寿滕缠绕,浓荫密布,沿石阶曲径,经过婷婷如盖的摩顶松,沿山径而下,即到桃花观。桃花观为湖南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是千年古观,始建于唐朝。明万历三十七年()湖广巡抚郭显忠重建,名大士阁。年桃源知县杨瑞鱼亶全面修复并改名为桃花观,分山门、前厅、正厅,观门的上方,刻有桃花观横额,两边门坊石墙上有一副“秦时明月、洞口桃花”的对联。观内藏有历代文人骚客所题的石刻诗及近代著名书法家的书画。桃花观的两侧各有一座亭子,分别名玩月亭、蹑风亭。

桃花观下是集贤祠,供奉有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刘禹锡等先贤的塑像。集贤祠始建于唐初,名靖节祠,立有陶渊明塑像一尊,明末清初,因奉祀王维、孟浩然、李白、刘禹锡、韩愈、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位先贤,改为集贤祠。清同治九年(),知县麻维绪曾刊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十四人题咏桃花源诗文于祠内。后进行了修复完善,在集贤祠的正中供奉陶渊明像,四周刊出曾游历过桃花源的李白、刘禹锡、孟浩然、王昌龄、张旭、李群玉、陆游、黄庭坚、王守仁、朱熹、姜夔、袁宏道十二位历代圣贤的雕像和诗文。祠左右诸峰,若拱若揖,肃穆庄严。出集贤祠右拐,循林中小径前行数百步,是向路桥,因《桃花源记》“便扶向路”句得名。上有即出亭,亭虽小但位置险要,为武陵渔人从此进出桃花源的暗道。

桃花源出口是沅水,两岸青山如画,江中碧水如缎,漳江夜月、菉萝晴画、马援石室、桃川仙隐、穿石缭青、水心古寨等名胜古迹,构成一幅奇绝天下的美丽画卷,乃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

我游玩桃花源,像在仙境中走了一回。也感叹李清照的眼光和爱好,确实有她的独到之处。

巴陵(湖南新化人,作家、旅行美食家,策划人。苏白传媒合作作家,作者邮箱来稿。)

发稿、运营、稿酬:苏白传媒策划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