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原名王庭钧,他的妻子是他以前的同学徐佩蕸,原名徐兰贞。据梁志斌回忆说,早年在一次作品展览会上,王雪涛的作品引起齐白石的驻足赞赏,当时的齐白石还不是艺专教授,同时观展的人趁势对王雪涛说:『还不快拜师!』王雪涛告诉梁志斌,当年请齐先生吃了顿素斋,算是拜师仪式了。一九二四年,王雪涛与徐佩蕸,时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欣然为二人改名,沿用至今。
王雪涛草虫花卉册页之一38cm×35cm
齐白石当时的情况是:因陈师曾一九二二年去日本时带了几幅齐白石作品,深得日本人喜爱,结果高价被抢购一空,从此齐白石在京城名声大噪。齐大喜过望地感慨道:『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相夸。半生羞煞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之后齐白石也被时任艺专校长的林风眠所欣赏,于一九二六年被聘为艺专教授。
王雪涛草虫花卉册页之二38cm×35cm
师从齐白石的王雪涛大写意作品与其师神形具备,齐白石也非常喜爱王雪涛的聪明、专注和勤奋,例如一九二四年齐白石在王雪涛的《白菜图》上题跋:『画到流传岂偶然?几人传作属青年。怜君直到前人意,墨海灵光五彩妍。难得风流不薄余,垂青欲与古人俱。他年画苑编名姓,但愿删除到老夫。雪涛法家嘱题,甲子秋九月中,齐璜题记。』从题跋中可见齐白石对王雪涛的极大认可和赞誉。
王雪涛白菜图局部
一九二八年王雪涛作《荷花图》,齐白石题跋:『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白石记。』尽管王雪涛颇具『白石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但需要在此强调的是,王雪涛不是简单的临摹齐白石,而是深谙齐白石画法后的创作,这是理解之后的暗合。
王雪涛荷花图局部33.5cm×cm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参考吴镜汀评论倪瓒的文章:『他(倪瓒)对古人的看法,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只是徒具形骸的模仿,而是运用自己的思想,对自然界里的一切景物有着直接的感受。所谓师法某某,也只是供他参考而已。』所有的临摹、研习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体验与感悟的过程,如何能融会贯通地表现出某家某派的风貌来,『其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他个人的思想、情调与外在物象合拍了,所以他的画显得自然、生动』。
王雪涛藤间鼠戏局部50cm×cm
吴镜汀这样理解倪瓒的画,显见他对倪氏的深入研究和客观评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绘画心得与艺术观点。我们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借鉴意义,那就是临摹更讲究精神契合,所以吴镜汀早年学王石谷,达到了贾羲民所说的『无甚异处』之境界,这绝不仅仅是笔墨上的过硬功夫,正如秦仲文所言:『他(吴镜汀)综合运用了从王石谷上溯宋元各家的画法,并非出于临摹。这说明他学习王石谷,不仅是记得一些稿本,而是继承了他的画思和笔法的。』因此,精神契合,内外兼修,方能达到神形俱备的高度,类似的异代知音,如徐石雪学这赵孟,秦仲文写米家山水等,都是禀赋性情与思想境界的高度契合使然,王雪涛学齐白石亦然,也是某种程度上与齐白石的暗合,甚至对老师有所启发。
王雪涛草虫花卉局部44cm×cm
一九二五年,王雪涛作《不倒翁图》,画背面不倒翁,齐白石又为其题诗两首并附记,其中有『雪涛仁弟画此幅,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之句,而齐白石存世最早的背面不倒翁作于一九二六年,这一事例正是上述观点的最好佐证。
王雪涛不倒翁图局部23.5cm×.5cm
随着齐白石影响的扩大,以及作品价位的不断翻倍,社会上出现了齐白石假画,而且有些假画让齐白石本人看了都认为水平不低。这让苦苦探寻出一条成功之路的齐白石大为恼怒。他一方面铸『齐白石铜印』登报声明,告诫画店;一方面听信了传言,对『白石画风』的王雪涛产生了怀疑和排斥,气愤的齐白石竟在家门口贴出了『王雪涛莫进来』的告示。
王雪涛秋声秋韵局部35cm×cm
有人把这消息传给了王雪涛。王雪涛知道齐白石的性格和齐白石周围人的传言,感到百口莫辩,便托人转告齐白石,一是他没作假画,二是他以后跟老师画儿上见。当齐白石得知误解了王雪涛后,便亲自操刀治印一枚,刻上『老雪』,亲自送到王雪涛家。后来王雪涛常用此印,这是承载着师生一段故事的一方印。有一次王雪涛为梁志斌作完画,也钤上此印,并告诉梁此印的来历。可以说上述风波对王雪涛从此离开『白石画风』的作用至为关键。
王雪涛秋声秋韵局部35cm×c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