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终结了中国南北朝分裂的一个朝代,而在隋朝灭亡南朝的过程中,后来成为隋炀帝的杨广可以说是核心人物,他在灭亡南陈朝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和军事能力。但在灭亡陈朝并登上皇位之后,杨广一没有专注于内政,二没有集中精力,对付当时更为强大的北方政权突厥,相对却跟势力范围集中在东北一隅的高句丽较上了劲,连续三次发重兵对其进行征讨。那么隋炀帝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高句丽当时究竟又做过什么呢?
高句丽与天下一统
其实在桃花石杂谈看来,要探究隋炀帝几次三番征讨高句丽的根源,还是应该先从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入手,因为杨广要讨伐高句丽,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跟他灭亡南陈朝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要统一天下。而说这到,我们就必须谈一谈一些现代人对高句丽的误会。
高句丽在汉文史料中曾经长期被称为高丽,在这个政权存在的后期,它的都城也从今天中国境内迁到了朝鲜半岛,同时在朝鲜半岛上,后来还曾经产生过名为高丽的王朝,再加上近年一些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所以在一些国人的认知里,可能会将高句丽也视为朝鲜半岛的一个政权。
玄菟郡和高句丽县的位置但其实这种认知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首先,高句丽的起源地并不在朝鲜半岛,而是在中国辽宁省桓仁县境内。而且高句丽政权也并不是在当时无主的区域建立政权的,其最初的领地卒本川其实原本是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管辖地。而玄莬郡是西汉在公元前年所设立的,时间比高句丽政权建立早了70多年,所以可以说高句丽政权最早就是诞生在西汉通过郡县制直接管辖的领土上的一个政权。
而且高句丽政权建立之后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主动接受西汉册封,其人力财力也听从中原政权调遣。在西汉时,高句丽经常接受玄菟郡所赐给的“朝服衣帻”。而在王莽建立新朝之后,还曾经征调高句丽士卒去进攻匈奴。虽然到东汉时期,因为东汉政权对东北边疆的控制力下降,高句丽逐渐不服调遣,并多次袭击汉朝中央所设立的郡县,但至少在名义上,它还是会接受中原政权的册封。比如晋朝、北魏、刘宋等政权都曾经对高句丽进行过册封。所以从中原的角度来看,高句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汉朝灭亡,中国分裂之后的一个割据政权,和十六国时期形成割据的一些北方游牧族群政权差异并不是特别大,相反跟后来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却并不是一回事。
十六国时期高句丽大致区域在经过了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再到东晋十六国乃至南北朝这个大分裂时期之后,到隋朝时期中国重新走向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当时隋朝要统一天下,恢复汉朝鼎盛时期的疆域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目标,所以处于汉朝疆域之内的高句丽管辖区域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隋朝统一过程中的目标之一了。
而且这种认识也绝非隋炀帝一个人的看法。虽然征讨高句丽不利是隋朝灭亡的重要诱因之一,但取代了隋朝的唐朝在废除了隋炀帝许多苛政的同时,却把征讨高句丽这个国策坚定地继承了下来。而唐太宗在向臣子解释为何要征讨高句丽时就曾经说过: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
唐太宗李世民也坚决要讨伐高句丽也就是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高句丽所控制的辽东地区本身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只是在三国(魏)到南北朝(北周)这个中国的乱世时期脱离了中原政治的管辖,而当时中国又已经重新接近统一,但高句丽这一块地方还在割据,所以将士们还要继续再努把力,把高句丽平定,天下的统一也就彻底完成了。所以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当时隋唐两朝其实都是把高句丽所控制的辽东地区视为中原王朝固有领土,没有平定高句丽,统一天下也就还没有完成,所以平定高句丽也就是志在统一天下的君主必须要去做的事了。
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现实威胁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隋朝会去征讨高句丽其实也就并不显得奇怪了。但是当时隋炀帝花那么大力气去打高句丽,其实也跟高句丽的一些具体作法引起了隋朝的极度厌恶有一定关系的。高句丽与后来朝鲜半岛的政权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是,它始终在中原局势演变里扮演了一定角色,在中原局势中搅浑水、从中渔利的意图也比较明显。
在南北朝时期,北朝就在高句丽眼前,对高句丽有着现实的巨大压力,所以高句丽也被迫与北朝的各个朝代保持了朝贡关系,但高句丽对北朝的关系却一直处在比较纠结的状态之中。
北魏、刘宋、高句丽和柔然的形势首先,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高句丽就曾经跟北魏的敌人北燕关系暧昧,甚至在北燕灭亡前夕派出军队,将北燕末代君主冯弘接到自己的领地内避难。虽然后来冯弘与高句丽君主高琏闹翻被杀,高句丽也很快向北魏派出使臣朝贡,但在进行了4次朝贡之后,高句丽和北朝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了20多年。而在此期间,高句丽则多次遣使与南朝刘宋通好,甚至在刘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北魏时,直接支援其战马匹,这对于战马相对短缺的南朝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但刘宋进行的北伐最后全部遭到失败,这时高句丽看到利用刘宋遏制北魏的企图无法达成,又从公元年开始重新开始朝贡北魏,而且在之后朝贡热情极高,有多个年份都出现了一年之内朝贡两次甚至三次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南北朝时期。当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政权在给北魏的一份上表里就曾控诉说高句丽:
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也就是说高句丽一方面联络南朝,一方面联络北方游牧族群柔然(蠕蠕),和这两方结成了攻守同盟,牵制北朝,同时自己则在着手称霸辽东和朝鲜半岛。而这种策略,可以说就是高句丽长期执行的国策,在隋朝也仍然得到了延续。在隋朝建立初期,高句丽仍然按照对北朝政权的做法,每年对其进行一次朝贡。但在公元年之后,也许是高句丽感觉到了隋朝有重新统一中原的志向和实力,所以又开始故伎重施,采取了利用南朝牵制隋朝的做法。
高句丽鼎盛期大致控制区域从这一年开始,高句丽不再向隋朝派出使臣,转而向南陈朝称臣。现代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当时高句丽就已经制定了“联陈抗隋”的国策。而在这一过程中,高句丽也加紧了在南北两个方向的扩张。一方面,他们对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发动了多次攻势,在公元年将首都从今天吉林省境内的国内城迁至朝鲜半岛上的平壤城,强化了对朝鲜半岛的经营。另一方面,他们又迫使辽东的靺鞨部落对其臣服,并开始与灭亡了柔然的突厥建立联系,试图通过陈-高句丽-突厥三方联盟阻止隋朝统一天下。所以当时的高句丽就是一个不断搅动中原政治,同时一直在谋求称霸辽东,与中原王朝抗衡的攻击性政权,这也和后来朝鲜半岛的政权存在本质不同。
隋灭陈形势图但隋朝在公元年北伐突厥,使其称臣,并在公元年灭亡南陈,彻底打碎了高句丽的如意算盘。这两次变故使得高句丽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导致其迅速开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也就是开始大量扩军并囤积粮草,以准备与隋朝的战争。公元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甚至主动挑衅隋朝,直接联合靺鞨部突袭了辽西的营州,导致隋炀帝大怒,引发了隋朝第一次讨伐高句丽。结果隋军海军因为遭遇大风,船只大量沉没,所以与高句丽军队交战以失利告终。当时高句丽王高元也不希望与隋朝的战争持续,所以主动送上台阶,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炀帝看到战事不利,也就顺势撤军了。
隋朝大致疆域但在此之后,高句丽却开始加紧联络突厥,试图通过与突厥结盟继续遏制隋朝。公元年,隋炀帝杨广来到今天内蒙古托克托,巡视当时向隋朝称臣的突厥启民可汗大营。结果竟然在这里意外地遇到了当时正在这里与突厥联络的高句丽使臣。而这事立即引起了杨广的高度警觉,他立即当面对高句丽使臣发出了严厉警告,说“苟或不臣,将帅启民往巡彼土”,也就是说如果高句丽继续抗拒隋朝,就会带着突厥(启民可汗)一同征讨高句丽。
在此之后,杨广为了试探高句丽是否还愿意臣服,曾经采纳了大臣裴矩的建议,要求高句丽速派使臣前来朝贡,但当时高句丽王高元却拒绝再遣使朝贡,这使得杨广确信高句丽已经决心与隋为敌,而如果这时对其坐视不管,一旦其真正与突厥结为盟友,协同行动,必然会对隋朝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再次讨伐高句丽。
隋朝讨伐高句丽进军路线虽然隋朝绝对的军事实力要远远强于高句丽,但当时辽东地区远离隋朝核心区域,粮草等后勤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之高句丽在辽东地区已经经营数百年,导致隋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耗资巨大,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又演变成民变,使隋朝迅速灭亡。但在唐朝建立之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却仍然没有改变,而且灭亡高句丽也是真正实现天下一统必须要做的事,所以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仍然持续对其用兵,最终在公元年最终将其灭亡。(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