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看着窗外风景,思绪乱飞,还是看看手机照片吧,想想孔府孔庙都有写过,坐在车上闲着,于是就在手机上写写吧,于是就有了“出差途中来篇曲阜孔林行摄的记忆。”
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据不完全统计,孔林内已有树木10万多株。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其中都是些有一定意义的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或许这也是孔林而不是孔陵的由来。
从曲阜城门北出,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庄严肃穆,这就是孔林神道,左排有72株,右排有73株,据说是孔子有72弟子和孔子73岁年龄。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据说是明万历二十二年(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间有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这就是孔林的正门——圣林门。
仔细浏览,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从圣林门西行约米,二林门在挺拔的桧柏夹峙的红墙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到二林门城楼。二林门也刻着“至圣林”字样,通过二林门,古柏森森,据说有一株桧柏是孔子亲手所栽。
二林门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过桥即是孔林真正的园区,秋日里桧柏苍盛翠绿,其余的树木一片金黄,满地黄金甲,一派天然野趣,虽然是在深秋的傍晚,又是在墓区,但也不为之使人精神一振。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到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有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中桥单孔拱起如虹,上有青石雕栏,前有“洙水桥”石坊;东西各有一平桥,按其形分别称为东平桥和西平桥。
过了“洙水桥”,可以说是进了园林的世界,也可以说进了墓陵的世界,各色树木高大林立,森森的树林中内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置有殿亭、门、坊数十间,碑碣四、五千块,所以说又是一个碑林的世界。
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堂广3间,东西3间厢房,为当年祭孔时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大量后世文人赞颂孔林的石碑,如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荆棘不生茔域地,鸟巢长避楷林风等等。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在沧桑树木林中穿行,就来到伟大的儒学家孔子的墓前。只见高高的墓陵屹立在一派金黄色的树木林中,据介绍,孔子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享年七十三岁,卒后葬于此。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年12月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墓前有两块石碑背靠而立,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孔子墓东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南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据导游说,这个布局看上去像个“品”字,此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据说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随着岁月的沧桑,这棵树已经变成枯木,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楷亭附近还有一个多棂碑亭,称之为跸亭,跸亭旁还有一个绿瓦复制碑亭,据说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黄帝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
作为一位伟大的儒家墓陵,故事和传说肯定很多,比如说导游讲的,说有一皇帝拜谒孔子时立墓前正欲行三跪九叩礼,抬头间忽见墓碑上有一“王”字,于是他便立而不跪拜了。一位伶俐的大臣看明后,立刻在“大成至圣宣王墓”前加上了“先师”二字,皇帝才行了三跪九叩礼。后人为避免再生麻烦,就把碑石上的“王”字里的“竖”拉得极长——远看是个“干”字,只有站到高处或近前看时,才能辨出是“王”字。
还有一个就是那石碑的碑刻也有意义,一般平民百姓墓碑顶部是平头也没有碑刻的,生前为秀才或商贾的墓碑顶部是圆形,碑顶形状雕有帽状的,就是生前做官的,其墓碑越高就是官越大,或许这也是儒家所说的贵贱刚常,炫耀在世时官阶尊卑。
还有就是这里虽然树木林多,但没有一个树枝上有鸟雀窝,树林中地上也没有一个蛇鼠洞,导游讲,“孔林是块圣洁之地,乌鸦、老鼠、癞蛤蟆、毒蛇等等从不进入。”虽然没有准确的答案,或许是圣地的原因,也或许是和孔林植有奇异的树种所释出的气味有关。还有“五孔不入”的故事以及在曲阜城房子没有高过孔家的房子等,据我们实地考察,还真的没有,可见,孔子在曲阜人的心中地位是何等其高。这些故事的真假我们只能细细品味其中内涵,感受儒家思想。
对了,《桃花扇》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可是孔氏家族的后代孔尚任哟,他的墓室理所当然的也在孔林内,其墓室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他也是一代戏曲作家。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恩沾周雨露,仪识汉衣冠。驻跸亭犹峙,巢枝鸟未安。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行走在孔林墓冢中,再次品味明代本家诗人的意境,同样的感受不言而语,穿梭在这些静默的老树中,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远久。那一个个神往的年代已经离去,曾经的繁华或许无处可寻,但这遮天蔽日的树冠依然阴翳这里的亭台楼阁和圣人及其家族的墓冢。秋风环绕,离开深邃的孔林,有一种感动,有一种肃穆,我不禁对着那墓冢三鞠躬,此时,阳光偏西,那秋日的阳光从高大的林间穿过,那光线仿佛穿透历史的层层帷幕,涛声依旧,又仿佛是历史的诉说,洙水河虽然水浅叶多,但时光的洪流没有淹没曾经的绝代芳华,或许儒家的思想,一任岁月的静静流淌而源远流长。
带着无限的遐思告别孔林,告别孔府、孔庙,告别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这里见证了多少历史的艰辛与荣耀,每一座庙宇,每一个雕梁画栋,每一个古桧苍柏,每一个墓冢,每一块碑刻,每一座小桥,都向前来曲阜的人诉说着一个故事,讲述着一段绵长的历史。千年已逝,万年也就是弹指一挥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或许是平头百姓,来了走了,留下的皆是楹联和细细的评说与浓浓的文化底蕴,感受的是历史沧桑,静悟的是世事巨变。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慨,儒家文化恢宏气度,或如汹涌的心潮,把我的灵魂荡涤得清澈、宁静、深远,而心灵也化着一条贯穿千年的丝线,一头牵着过去,一头牵着未来,而中间的点或许就是来到曲阜的你我,牵动着历史的时光,行走在拍客的路上,用镜头记录走过的景色,用文字分享历史古今,或许这就是一个拍客的胸怀。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和导游解说及景区介绍,在此感谢。图片可能有些没有应对文字,见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