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以桃花比佳人,自春秋时就已有脍炙人口的名篇,《诗经·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新娘出嫁的画面。

《捣练图》局部

《妆台论》有“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之说。在唐代画家张萱的工笔杰作《捣练图》中,唐代仕女的妆容和衣着被细致入微地描画、晕染出来。比如图中这位正在进行熨烫工作的仕女,双颊泛粉,额头及下颔部分泛白,面庞看上去正如一朵饱满的桃花。

桃花与佳人之间的这种提此及彼的“亲密”关系,大抵是有这样几个缘由的:

一则,桃花的颜色与佳人极似。桃花的雪白、浅粉到深粉、粉红,每一种花色都与佳人的肤色或容妆暗合。

二则,桃花的花季正是佳人常被提及的季节。桃花盛开在三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春心萌动的季节,更是古代青年男女婚恋欢爱的大好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若不出些才子佳人的佳话,岂不落寞?

隋唐加彩仕女飞马俑

隋唐加彩仕女飞马俑隋唐仕女喜欢留发髻,穿宽松衣服。女俑面庞圆润,体格适中,迎合隋唐时期偏爱丰腴的审美趣味。或许是因为此时期的女子崇尚健康自信的神采,桃花妆在当时非常盛行。唐宇文氏《妆台记》中说:“美人妆,面既傅(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

三则,桃花与佳人互为审美意象。古往今来,文学描绘中似乎已形成了这样的定律:有佳人处皆有桃花,桃花现处必有佳人。从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起,后世人当欲描写佳人之姿容时,就会想起桃花;而欲描写桃花之明丽娇艳时,也会用佳人的容颜来作比。

清中期鎏金嵌松石桃形合

清中期鎏金嵌松石桃形合此器物融合了錾花、鎏金、镶嵌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其形状为被枝叶包裹的仙桃,铜鎏金处理,枝叶上又镶桃花,花蕊处嵌绿松石,沿中间缝隙可打开,分成两部分,每瓣内部雕五蝠捧寿图。其整体造型小巧精致,可用双手捧之。从风格及制法来看,应为清中期清宫造办处的产物。

《天宝遗事》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甚喜桃花,其宫中禁苑里有桃树千株,当桃花盛开时,他们常常于树下赏景,而每次唐明皇都要摘桃花插在杨贵妃头上,只因“此花最能助娇态。”桃花佳人,自古以来便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清中晚期象牙彩绘苏东坡三人闲饮桃花醋

清中晚期象牙彩绘苏东坡三人闲饮桃花醋所谓桃花醋,是指桃花加入米醋或者果醋中继续发酵制得的花醋。有一说是,金山寺住持佛印曾邀请苏东坡、黄庭坚品尝自酿的桃花醋(乌镇的“桃花醋”今已失传),品尝之后则皱眉喊酸,时人称其为三酸。这个故事既反映出当时文人雅士率真玩闹的一面,也辅证了桃花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与养生功效。

四则,桃花的美容功效与佳人的容颜息息相关。桃花的娇柔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美好。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而桃花也确实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这一点中国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说,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在现代,我们知道是因为桃花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扩张末梢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吸收营养和氧供给,滋润皮肤。因有防止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淀,有效地清除体表中有碍容颜的各种色斑的功效,固可“令人好颜色”。

李来仪桃花芙蓉石荷叶随形章

李来仪桃花芙蓉石荷叶随形章此件作品,芙蓉桃花石色泽鲜美,肌理间点点桃花散落,娇艳无比。作者运刀细腻,蝴蝶趴在荷花上的造型分外巧妙,将桃花俏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是三月,到了面若桃花的佳人思春、游春的季节,《诗经》中那簇开在多年前的桃花又将灼灼其华。

原文作者:董雁南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3月刊《问桃为何对佳人》(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