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郭益海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历史记忆中,充分彰显了新疆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融合的发展历程和客观事实。

一、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

伏羲女娲,传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大量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伏羲女娲图,从画风上来看,既有中原画风,也有胡风,有的是将伏羲女娲描绘成了深目高鼻的胡人。汉胡两种风格的同时出现,说明新疆少数民族在祖先认同上与中原地区具有一致性。

在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新疆塔吉克族中至今仍流传着公主堡的传说。该传说讲述了汉朝公主与太阳孕育国家的故事,即塔吉克族祖先是汉家公主与从太阳上来的男子结合的后代。这个传说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中记载的“汉日天种”说法大同小异。该书的部分章节这样描述:建国以来,多历年所,其自称云是至那提婆瞿呾罗(唐言汉日天种)。此国之先,葱岭中荒川也。昔波利剌斯国王娶妇汉土,迎归至此,时属兵乱,东西路绝,遂以王女置于孤峰,极危峻,梯崖而上,下设周卫,警昼巡夜。时经三月,寇贼方静,欲趋归路,女已有娠,使臣惶惧……讯问喧哗,莫究其实。时彼侍儿谓使臣曰:“勿相尤也,用神会耳。每日正中,有一丈夫从日轮中乘马会此。”于是即右峰上筑宫起馆,周三百余步。环宫筑城,立女为主,建宫垂宪。至期产男,容貌妍丽。母摄政事,子称尊号……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余里大山岩石室中……以讫于今,以其祖先之世,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自称汉日天种,然其王族,貌同中原。

二、民族历史记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认同

自汉代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认同大大加强。公元45年,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派使者到洛阳觐见光武帝刘秀,“皆流涕稽首”,恳求东汉中央政权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公元76年,班超奉旨东返,行至疏勒(今喀什),当地官员“诚不忍见汉使去”。班超行至于阗时,王侯以下的众人哭泣着说:“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相互抱着班超的马腿,使其不能前行。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其中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故乡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完整的秦。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称汉人为桃花石,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在中华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在近代共同抵御外侮的斗争中,新疆各民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极大增强。19世纪末,英国和沙俄私分中国领土帕米尔。俄国军官鲍里斯·塔格耶夫在《在耸入云霄的地方》一书中记载:当俄军侵入帕米尔后,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国柯尔克孜族同胞严正声明:帕米尔是中国的领土,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臣民,绝不接受俄国的殖民统治。年5月,沙俄趁新疆政局动荡侵占伊犁。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各族人民英勇抗击入侵伊犁的沙俄军队,表现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捍卫祖国主权的英雄气概。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各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体”的重要体现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汉代起,汉字就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罗布泊海头城遗址发现的《李柏文书》是使用汉文书写的,在信中李柏向前凉王上报西域情况的同时,也急忙修书一封与焉耆王沟通联系,这足以说明当时焉耆统治阶层是通用汉文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高昌回鹘使用开元七年的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当时的回鹘人大多熟悉汉文,故而在翻译佛经时往往直接使用汉文译写常见的术语。明朝《高昌馆课》所收录有关新疆的文书,正面使用的均是汉文。清代,汉字依然是新疆地区通用语言文字之一,清人萧雄在《听园西疆杂述诗》中写有“又有半回半汉之曲”,描述当时新疆戏曲唱词的汉文使用情况。当时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还编有《拉骆驼》一曲,唱词全部使用的是汉文。

四、共同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

在新疆,有些少数民族也有用十二属相纪年的传统习俗。据大量回鹘文书记载,西域回鹘人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突厥语大词典》和出土的一些察合台文文书中均有伊斯兰教历和十二生肖纪年法同时并用的现象,如回历年蛇年、年马年、年鳄鱼年(即龙年)、回历年羊年等。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至今仍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只是将属龙改为属鱼。在传统节日和饮食等方面,也能找到新疆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共性。例如新疆的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都过春节,锡伯族、达斡尔族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粽子不仅为汉族群众所喜爱,同时也是喀什、和田等地区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一道传统小吃。

五、共同的生产方式是促进新疆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疆洋海墓地出土的《前秦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年)三月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文书记载,最晚在4世纪晚期,吐鲁番地区就已经有种桑养蚕的历史记录。20世纪初斯坦因在和田丹丹乌里克遗址发掘出“蚕丝公主”画板,记载了有关种桑养蚕技术传入和田地区的传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有所记载。在榆林石窟壁画、嘉峪关魏晋壁画中均描绘有“二牛抬杠”图。同样的画面也出现在克孜尔石窟号窟壁画中,在克孜尔石窟号窟壁画中,还描绘了一农民挥动锄头劳作的场景,该锄头的样式和嘉峪关、敦煌一带壁画中的几乎一样。这种生产工具在新疆维吾尔族中被称为坎土曼,一直沿用至今,和上述壁画相比较,其样式至今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王国维先生据《史记》《汉书》等所载史料,有力地论证了西域凿井渠法,是由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伊犁河谷地区“土人却以瓶取水,载而归。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由此可见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对西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历史记忆,均表明一个基本历史事实,那就是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疆域的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