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名称的含义经常因为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中央之国的含义是始终存在的。但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古代中国人并不常用这个名字,特指中国,外国自然更不会这么说了。那古代的老外们都怎么称呼中国呢?

目前已知最早老外对中国的称呼是古梵文中的“支那”,至少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就已经出现。学界主流认为这应该是秦的音译。玄奘到古印度面见国王,也曾说过“支那着钱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军之国称。”古代印度人还常给这个名字加上前缀,变成“摩诃支那”,有时还会加上后缀变成“震旦”,两者都可理解为“伟大的支那”。

一九二四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时,就取了个汉名“竺震旦”。据《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说,在公元前中亚的杜特文中就有“秦”。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中,也称中国为“秦”。而到了公元二世纪,托勒密的地理志中则变为“赛里斯”。这大概与丝绸之路的开辟相关,可以意译为“丝国或者次来的地方”。直到唐朝以叙利亚文写成,立于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依然称中国为“秦纳斯塔”。

可以看到那是中国在世界史中最活跃的名字,其实是那个灭亡了几百年的“秦”这一大堆名字,乃至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中的中国,都是从古梵语多次转译而来。但无论是哪个语种,中国名字的另一层含义都是“蚕丝”,而不是“瓷器”。至于China带着瓷器这个说法则完全是同词不同源,也许是见到中国瓷器后进行了简称。至于有说China来源于景德镇,就称昌南的音译,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啦。到公元十世纪,信息滞后的拜占庭称中国为“唐科斯”,伊斯兰文献称中国为“唐格玛”。

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名字来源唐朝,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些词语源应该是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中国北方政权、鲜卑政权拓跋的音译,随着突厥西迁传播到中亚和欧洲。而道士邱处机西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又把这个名字译回中文,变成了“桃花石置于契丹”,这个名字则是受到辽国影响,导致古代突厥人和斯拉夫人以为契丹就是中国。至今东欧和中西亚的许多地区依然称中国为“契丹”,比如俄语中的中国读作其他以就是“契丹”的意思。

当然把中国按照含义称为中央之国的国家倒也不是没有,比如日文中的汉字就原原本本使用“中国”,而古代长期作为中国藩属国的越南也是称中国为“中国”,而韩语中的中国则带有“掌柜”的含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