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民族:说熟悉是因为这个民族在《杨家将》、《水浒传》以及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都曾登场,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在戏剧小说之外对这个民族了解是相对有限的。在如今中国的56个民族中并不存在契丹族,契丹成为了一个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的神秘民族。公元年契丹民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大辽帝国,当时从中亚直到西欧的各国皆以为辽国已入主中原,于是契丹成为从中亚到西欧的各国对东方那片土地的称呼。

时至今日在俄语和阿拉伯语中仍将“中国”一词念作契丹。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帝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帝国纵横驰骋草原二百余年,契丹人的势力甚至延伸到了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农耕地域,南方的赵宋王朝也一直受到其压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依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兴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创建了金国,随即辽金之间爆发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辽国最终被金所灭。

然而契丹毕竟是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祖先传承下来的热血基因并没磨灭,终于在契丹人中出现了一位名叫耶律大石的领袖,契丹人在他的带领下在民族消亡之前开创了最后的辉煌。公元年耶律大石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此后耶律大石历任泰、祥二州刺史和辽兴军节度使等职。公元年(辽天祚帝保大二年)大举南侵的金兵攻克中京,辽国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当时留守南京的耶律大石遭到金、宋夹攻。

在天祚帝跑路的情况下耶律大石为安定人心拥立耶律淳即位,由此建立了北辽政权。耶律大石在分析当时形势后决定向金称臣、同北宋结好。然而北宋君臣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于是出兵二十万攻打南京。耶律大石率军迎战,败宋军于白沟河。年四月耶律大石率军在奉圣州龙门壁附近抵抗失败被俘,逼迫为金兵带路偷袭天祚帝的青冢大营。后来耶律大石从金营逃脱,于当年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也不能接受耶律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

这使耶律大石深自疑虑。年夏在天祚帝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时耶律大石杀死了萧乙薛、坡里括二将,率领亲兵人逃离。耶律大石率领这亲兵辗转来到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可敦城曾是契丹帝国西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初曾御驾亲征西边诸部:耶律阿保机的西征大军先后征服了乌古、敌烈诸部,然后沿着河溯流西征,翻过狼居胥山后西征大军抵达了古回鹘城。当时古回鹘城主要生活着阻卜、黠戛斯、嗢娘改三支部族。

耶律阿保机重点打击实力最强的阻卜部,同时派人去黠戛斯、娘改两部做说客。在阻卜、黠戛斯、娘改三部臣服之后耶律阿保机继续向西进至金山(今天的阿尔泰山)。这时金山周围分布着突厥、回纥、沙陀等部族。生活在如今新疆吐鲁番的西州回纥主动臣服于契丹的西征大军,而生活在如今甘肃张掖一带的甘州回纥则准备与契丹作战。最终耶律阿保机战胜了甘州回纥,还顺道攻掠了附近的党项诸部。从此金山以东的整片草原都处于契丹帝国的控制下。

耶律阿保机这次西征开辟了与西域国家进行商业文化交流的草原丝绸之路。这也是西方人称中国为“契丹”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传统的丝绸之路自晚唐战乱以来受阻之后西方人主要就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契丹人接触。从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起契丹帝国就始终重视对西北地区的经略。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太后萧绰的姐姐萧胡辇曾带兵平定西北叛乱。此后契丹帝国在可敦城设立建安军节度使,同时还选调两万人马长期驻扎在这里。可敦城就此成为契丹帝国西北部的边防重镇。

不过在契丹辽国与女真金国的战争中可敦城的兵马也被抽调到前线,所以当耶律大石抵达时这里几乎就是一座空城。风云飘摇中的契丹朝廷实际上已失去对草原诸部的控制,这时可敦城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可敦城周边的草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耶律大石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契丹人在当地的权威,于是他召集契丹帝国在当地的地方官和周边各部族的首领开会。在这次会议上耶律大石缅怀了祖宗创业之艰辛,同时表达了自己复兴契丹、收复失地的决心。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设置官吏、训练士兵,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权班底。可敦城周边的草原诸部本来都是契丹的藩属,然而这时契丹帝国的命运本身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耶律大石不得不尽力争取周边部族,从而避免把这些部族推到金国一边。耶律大石经过努力争取使鞑靼人明确表示将在辽金之间的斗争中站在耶律大石一边。这时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意识到耶律大石的势力正在迅速壮大起来,金国大将完颜宗翰也极力主张趁耶律大石立足未稳之际消灭他。

然而这时正值金国主力大举南下与宋朝作战的时期,所以金国一时之间也实在是分不出精力顾及耶律大石。这时金国在军事上腾不出手来,但在外交上则积极展开与草原诸部的斡旋。金国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把草原诸部争取到自己一边,从而彻底孤立耶律大石。在金国看来:耶律大石手下不过亲兵,要想发展壮大只能争取周边部族的支持,否则谅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然而在这场争夺草原诸部支持的外交战中金国最终失败了。

契丹崛起于东北森林地带与蒙古草原交界的大兴安岭,是一个兼具草原游牧民族和森林渔猎民族特征的民族,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来契丹人就一直在经略西北草原;相比之下女真人崛起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在历史上与草原民族素无往来。显然契丹人经略草原的经验远比女真人丰富得多,最终可敦城周边的草原部族几乎都站到了耶律大石一边。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站稳脚后逐渐开始了试探性的扩张。耶律大石在行动之前与大臣们反复分析天下形势。

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光复旧疆在当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此时的金国正处于国力直线上升的时期:金国在灭辽之后又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金国的疆域、人口比起当初和契丹人作战时都已大为扩张;相比之下耶律大石只是刚在可敦城站稳脚跟。当初契丹帝国倾举国之力尚败于金国之手,如今耶律大石以可敦城一地的战争资源挑战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金国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这种形势下耶律大石很务实地选择暂时休养生息,试图等实力恢复之后再行复国。

不过耶律大石也并不甘心守着可敦城这一亩三分地。既然向东扩张的道路被强大的金国堵死了,那么耶律大石也就考虑通过向西扩张以增强实力,等自己具备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后再东征复仇。这时西域地区的变动正好为耶律大石建功立业提供了条件。古代的西域地区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直到葱岭的地区,大致包括今天中国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公元前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由此打通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交通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东汉时期曾三次从西域撤退,又三次统一西域。这一艰难曲折经历的经历被后世称为“三绝三通”,由此可见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行政区都对西域进行着有效管辖。唐朝诗仙李白就出生在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公元年7月-8月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两大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今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交锋。

交锋的结果是大唐帝国放弃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这时大唐帝国最西部的领土大致和今天的中国西部边疆吻合在帕米尔高原一带。其实当时的唐玄奘李隆基并不打算放弃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可就在他准备再次和阿拉伯帝国较量时大唐帝国爆发了安史之乱,在这样的局面下唐帝国不得不紧急抽调安西、北庭两镇的精兵强将入关平叛。这就使一直和大唐有边境纠纷的吐蕃和阿拉伯看到了进一步扩张的希望,于是吐蕃和阿拉伯开始趁唐军主力东调之机开始侵袭大唐西部边疆。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处于唐朝、吐蕃、阿拉伯、回鹘等各方势力的争夺之中。公元年漠北草原上崛起了新兴的黠戛斯人(吉尔吉斯人的先祖,自称是西汉李陵后裔)击败回鹘汗国,原本居住在今天蒙古草原色楞格河一带的回鹘人开始迁居西域。迁居西域的回鹘人中有一支迁徙到葱岭以西与当地的葛逻禄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极盛时期据有东起库车,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

在经过多年的政治演变之后喀喇汗王朝的王族形成了长支阿里系和幼支哈桑系两大族系。一开始喀喇汗王朝的统治权控制在阿里系手中,但玉素甫卡迪尔汗占领喀什噶尔后王朝的统治权转到哈桑系手中。年伊卜拉欣用武力夺取布哈拉后阿里系控制了河中地区,而哈桑系只控制王朝东部。伊卜拉欣自称桃花石·博格拉·喀喇汗,不承认东部喀喇汗为宗主。这样中亚地区就形成了完全平行的两个独立王朝:东部喀喇汗王朝和西部喀喇汗王朝。

西喀喇汗国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新兴的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附庸。年西域东喀喇汗国的阿赫马德汗死后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东喀喇汗国境内的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发动了叛乱,易卜拉欣汗不得不邀请耶律大石出兵协助平乱。耶律大石在平定康里和葛逻禄之后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自己的直辖领地。当年耶律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改年号康国元年。耶律大石自称古儿汗即世界之王。历史上称耶律大石创建的政权为西辽或喀喇契丹帝国。

不久西辽就实现了对于阗、喀什等地的征服,将昔日喀喇汗国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耶律大石在西域扩张之时完颜宗翰向金太宗建议:趁耶律大石的主力部队西征之际攻打可敦城。然而这时金国的另一员大将完颜宗弼在黄天荡被南宋大将韩世忠给困住了,无暇北顾的金太宗最后只给了攻打可敦城的完颜宗翰一万人。等完颜宗翰带着这一万人马踏上草原后就充分暴露出了金军的短板: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压根不熟悉蒙古草原的地形,也完全没做好后勤补给方面的准备。

结果这一万人马在草原上游荡一圈后就断了后勤,于是这支部队最终只能在还没到达可敦城之前就撤回去了。对此心有不甘的完颜宗翰后来再次提议攻打可敦城,但又赶上南宋和金国的战争规模升级。恰在此时草原上又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就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蒙古部首领合不勒汗。蒙古部本来臣服于契丹辽国,金灭辽后蒙古部趁草原上形成权力真空的机会崛起壮大。金国见蒙古部已强大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地步,所以就对其采取了军事行动。

然而合不勒汗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一再击败金军。金国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册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金国尽管暂时稳住了合不勒汗,然而蒙古的崛起已是不可阻挡之势。这时的金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来自南宋和蒙古的南北两线战略压力。在这种形势下金国只能暂时放弃对耶律大石的西辽采取军事行动。金国这边暂时消停了,那边西辽就开始筹备东征了。公元年耶律大石派大将萧斡里剌率七万大军东征金朝。然而辽军的这次行动的结果跟之前完颜宗翰的那次一摸一样。

萧斡里剌带着七万大军在大漠里转悠了几个月之后牛马多死,再继续前进怕是要全军覆没,所以这次东征最终就以辽军主动撤退而不了了之。事后心情低落的耶律大石仰天大哭,从此他对杀回老家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此后耶律大石开始专心向中亚地区扩张:年西辽军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前来抵抗的西喀喇汗国军队会战于忽毡,西喀喇汗国战败,可汗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战败的西喀喇汗国转而去进攻葛逻禄人以弥补在与西辽的战争中的损失。

马赫穆德为增大胜算还向自己的舅舅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求援,塞尔柱帝国是当时中西亚头号强国,很快桑贾尔以圣战的名义召集了呼罗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的10万大军。葛逻禄人无法抵挡强大的穆斯林联军,于是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写信给桑贾尔,桑贾尔却回信要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威胁恐吓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将率大军将其消灭。桑贾尔在信中夸张的说:“我的军队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耶律大石见到信后命令手下抓住使者。

耶律大石递给使者一根针让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使者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说:“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随即耶律大石集合了由契丹人、突厥人和汉人组成的部队。年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相遇,相距两里对峙。战斗爆发前桑贾尔将自己的部队分为左右中三路: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其卫队及后勤辎重压后,西吉斯坦国王指挥联军左翼,联军右翼是埃米尔库马吉指挥。

耶律大石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布阵情况后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为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兵攻为左翼,耶律大石亲率部队作为中军。战场地形是一个依山的草原,西辽军队的背后是山脉,有一道长长的峡谷达尔加姆峡谷。耶律大石观察了战场的地形后让军队背靠达尔加姆峡谷安营。战斗开始后双方的中军出现僵持。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桑贾尔的左翼部队插入西辽军队中军与左翼之间。

耶律大石的中军和左翼部队被迫向左移动,这样西辽军队的阵营就出现了一个缺口。桑贾尔的部队对准缺口猛攻,试图突破西辽人的阵营。这时被分割开的西辽右翼部队名骑兵迂回到桑贾尔空虚的左翼。与此同时西辽左翼部队的骑兵则迂回到桑贾尔的后方并攻击其后卫,而耶律大石带领的西辽主力被挤压向左回旋时,恰好攻击了桑贾尔阵营的右翼。这样战场就出现了西辽正面洞开,而桑贾尔三面受敌的格局。西吉斯坦贵族作战英勇,桑贾尔的部队在战斗中受到挤压,只能向前继续挺进。

桑贾尔的部队最终进入了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条达尔加姆峡谷。这时西辽军队中的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桑贾尔的部队有至少上万人在这条小峡谷内被杀,桑贾尔的妻子、左右翼统帅和伊斯兰法学家布哈里均被俘虏。桑贾尔和马赫穆德带残兵逃奔至泰尔梅兹。此战之后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亚扎下了根。

尽管耶律大石在中亚的扩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作为一个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契丹人仍始终对无法东归故土心存遗憾。他认为既然大军出击不现实,那么不妨尝试派出小规模部队骚扰金国。于是他屡屡在蒙古高原的大沙漠边缘派出小股骑兵出没。这样的军事行动并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只是单纯的刷存在感——意在向蒙古高原各部落宣示:自己还是他们的大汗。金国对西辽在蒙古高原刷存在感的行为极为不满,于是就派出部队去沙漠里搜寻西辽主力。

然而这次金军依然是在沙漠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辽军,反而被更为熟悉地形的辽军打了几次伏击,金军中的契丹人部队还趁机成建制叛逃到西辽。这次军事行动失败后金国和西辽都集中精力发展内政,彼此之间再也没爆发过军事冲突。双方的军事冲突平息下去后取而代之的是在外交上的博弈:金国和西辽继续尽力争取使草原诸部站到自己一边,西辽还曾尝试与南宋结成反对金国的同盟。这种暗中的博弈角力最终并没能使双方撕破脸皮。

公元年耶律大石去世,其子耶律夷列继位,由耶律大石的遗孀萧塔不烟摄政直到年。两年后金熙宗得知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后派使者粘割韩奴前往劝降西辽。粘割韩奴进入西辽国境后正好遇上外出打猎的萧塔不烟。粘割韩奴见到萧塔不烟后不仅没下马跪拜,反而以天朝上国使者的名义要萧塔不烟下马接诏。萧塔不烟命人将粘割韩奴拉下马强迫他跪下。粘割韩奴痛骂萧塔不烟为反贼,斥责她侮辱上国使臣的行为。勃然大怒的萧塔不烟下令将其杀死。

金国听说使者被斩杀的消息后选择了忍气吞声。公元年金国海陵王征宋失败后金国境内的契丹人趁机起义。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西辽既没趁机攻打金国,也没派人接应金国境内的契丹同胞。公元年草原上的乃蛮部归顺金国后导致了双方之间的一场外交风波:在此之前乃蛮的西辽的附庸部落,但金国一直在和西辽争夺乃蛮。西辽尽管对此极为不满,然而这时西辽正集中精力对付西部的花剌子模,加之金国又正处于鼎盛时期,所以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金国和西辽尽管一直在争取草原诸部的支持,然而谁也没能真正完全控制草原。草原诸部利用金国和西辽相争造成的巨大权力真空得以发展壮大:草原上逐渐形成了蒙古、克烈、塔塔尔、蔑儿乞、乃蛮五部争雄的格局。随着这些部落的崛起就彻底阻隔断了西辽和金国之间的通道,隔着偌大草原的西辽和金国之间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最终脱颖而出的蒙古部不仅成功统一了整个草原,后来更是把西辽和金国以及西夏、吐蕃、大理、南宋都给征服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