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时光里的沅江

夏日的江水清澈透亮,两岸青山与田野如画卷徐徐展开。画中有临水壁立的悬崖,悬崖下无声地旋转着的大小旋涡,这寂静的旋动中蕴藏着让人无法预知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使得沅水亘古至今不停地奔流涌动着。

眼前展开的画卷中不时出现大片大片的庄稼地,或者是黑褐色的木楼与青砖白墙的民居。山野里,那些红黄紫绿的林木,是榉树、枫树、楸树等落叶乔木的颜色。这碧蓝的江水,映衬着五彩缤纷的山林,是大自然神来之笔的杰作。

到辛女岩了!循着船工所指的方向望去,江岸陡峭的悬崖上方,高高耸立着一座石峰。石峰宛若一位女子临江而立,作眺望状。

据古籍记载,高辛,即高喾,《山海经》中又称作帝俊,为东夷之神。当日犬戎入侵东夷,国家危急,高辛皇(神)为了打败敌人,下诏求贤,说若有人能崭得番王首级来献者,即将公主嫁他为妻。高辛皇有一只名叫盘瓠的神犬知道后,便前往敌营,乘番王酒醉时,咬断敌人的头颅,衔回献给了高辛。高辛只好将女儿嫁给神犬盘瓠。辛帝女随盘瓠来到山林,“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这支民族继承着盘瓠与辛女的勇敢、坚强、智慧、勤奋,他们一边辛勤地猎狩山林,耕种土地,一边与洪水猛兽和外族抗争,在这块土地上顽强而又快乐地繁衍生息着。

沅水的确可以称之为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这除了因沅水流域所处地理位置极为险峻之外,沅水流域是一块充满湘西地域文化色彩的土地。船行至一大片悬崖下,这里水流湍急,虽不见险滩和奔腾的浪花,但水底,一个个深深的旋涡连环相接,让人望而生畏。有经验的船工将船靠着悬崖下行驶。我看到了山崖下的水畔,卧藏着一条如蛇的窄窄石栈道。靠悬崖一侧,如兽般静卧于水中的那些巨大的石头上,布满了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圆形小凹坑,船工说那是船只行到此处时,船工们用手中的长篙给戳出来的。旧时,船行到此处,一定得请人“拉短纤”。所谓“拉短纤”,就是船工在水急滩险的地方请当地村人临时拉纤。如我们现在行至的地方,又叫“横石”,旧时就有“横石九矶不种田,家家户户靠撑船”一说。

旧时,对于行走于沅水上的船工来说,沅水十八滩,滩滩都如鬼门关。我知道,船工所说的“十八滩”,是指从沅陵至常德这三百九十里水路上的险滩。这是沅水最为险峻的一段,其中就要经过九洞十八滩。

南宋绍兴年间王庭圭(诗人,当时为县官)谪贬流放辰州(今沅陵),后遇赦回杭州时经过沅水,作《离辰州》,其中有诗句曰:“逐客休嗟行路难,归鸿心在杳冥间。初惊草尾千重浪,又渡江头十八滩。”可见“十八滩”的名称古已有之。对于“十八滩”的名称,我从一本发黄并多处破损的油印地方交通志上得到的准确名称是:燕子滩、百滩、莲子滩、会石滩、嚷滩、滁滩、碣滩、何家滩、青浪滩、赤家滩、黄沙滩、闷篙滩、癞子滩、陈滩、乾滩、跑马滩、草鞋滩、娘娘滩。后来,随着电站的修建,水位的调整,有一些滩渐渐消失。

夏日午后的阳光热烈洁净,无声地盈铺于江面。闲暇下来的船工们,也与我们在江风送爽的甲板上闲聊。惊心动魄的闯滩场面、洒满纤夫血汗的纤道、让人敬畏无比的神鸦,等等,代表青浪滩的符号,都记录于历史的天空与人们的心灵硬盘上。

黄昏的时候,我们的船泊在了桃源境内的一个村庄边。夕阳艳丽无比,红光遍洒于江面。天空的晚霞与水面的霞光交相辉映,使黄昏时的江水流光溢彩,摇曳生辉。

这里两岸风光与白天所经过的水路又大不相同,没有了险峻的峭壁耸立于水岸,取而代之的是丘陵地带的村庄、田野,河道也显得平缓宽敞得多了。

我想起了《沅水船歌》里“王子求仙桃花源,留下烂船后门潭”的故事。《沅水船歌》是由旧时的船工们集体所创作的原始声乐,基本上两句为一节,顺沅水流域而下,歌咏沿途各急流险滩、人情风俗、地方风物、历史传说、船工生活等等,有民俗学者称之为“沅水流域的民间离骚”。

“船歌”中“王子求仙桃花源,留下烂船后门潭”,讲的就是此处。陶渊明所描写的传说中的桃花源,以及烂船洲、后门潭就在这一带。

晚霞洒落在浩渺江波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光与色的美艳。不远处的江中有一片绿洲,洲上除了遍野的灌木丛,还有一些零星的高大乔木,有成群的白色鸟在洲上起起落落。我想起了明代诗人王守仁咏叹此事的一首诗:“古洞何时隐七仙,仙踪欲叩竟茫然;惟余洞口桃花村,笑倚东风自惜年。”

张建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十月》《清明》《当代小说》《文艺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等发表过文学作品若干,出版有散文集《湘西的风景》,小说集《矢车菊庄园》。现居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更多链接

约稿啦!

心向桃花源

吴凯风:回龙门里的千年故事

心向桃花源

袁丽霞:岳麓山访亭

心向桃花源

黄渺新:翻越八面山

心向桃花源

廖双初:缓缓读梅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孟娟美编:肖佳

审核:曾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