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的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的问世,到《鹿鼎记》的封笔,金庸一共创作了十五部作品。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因为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在于他运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儒家的忠肝义胆,道家的豁达超然,佛家的慈悲为怀,全都浓墨重彩地表现于金庸小说之中。金庸在描写道化人格的同时,巧妙地将道家的哲学与美学思想融入其中。因此金庸笔下的侠客不仅充满着侠客的豪爽率直,又兼具仙风道骨。而其侠客身上的道化人格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无为而治的处事作风。金庸小说中的道化人物多将隐逸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而对于隐逸生活的描写,也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由此看来,金庸武侠小说中对归隐生活的描述与道家思想相符,其目的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展现其对个体生命的尊重。金庸笔下的武功,从愚与智,虚与实,柔与刚这三种貌似看来相互对立实则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庸的小说将道家的辩证思想活学活用,来表现小说中主人公不为外物所扰,渴望自由,独行于天地之间的道家品格。金庸通过小说中人物对武功不同的追逐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即机关算尽抓住的都是幻影,放浪形骸反而得到真正的乐趣。金庸将道家思想深化于武学之中,这是金庸对小说的独特思考。在小说的情节设置方面,金庸运用以道创境地表正武林高手的修炼方式;运用苦生乐死的人生观念来展现道家对于生死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家对于死亡的真实态度。道家思想从根本上充分肯定了不同主体的多样性,并且认为物与物之间应该和谐共处、宽容若谷。金庸将这种“物各有异”的思想融于其小说之中,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使其小说与道家文化完美融合。中国武侠小说着重于塑造丰富且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身上多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他们或颇具爱国情怀、为国为民;或崇尚慈悲为怀、性格平和。然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他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道侠形象。他笔下的道侠身上颇具道家风骨。这样的创新描写,使“道化”人格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道不容忽视的奇特风景。在道家的哲学中,有种类似于理想的人格,而这种人格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的身上既拥有着神的特性,又拥着人的先天特征。他们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于道。他们在精神上与道家仙人完全一致,齐物生死,提倡万物与我同生,天地与我共体,在思想上他们主张自由无拘束。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多具有“神人”的特征。作者描写了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或是容颜美好、美若天仙;或是眉清目秀、风姿隽爽;或是气质淡然、萧疏轩举。总之是气质超群,恍如神明。一是超乎常人的不俗之姿,《神雕侠侣》中曾经这样描写小龙女:“她面色白净如雪,娇弱似有病态,即使是在烛光映照之下,依然面色苍白,因而衬托的她更加气质脱俗,花容月貌。世人通常喜好用美若天仙来描述女子的美丽,然而仙女的美到底为何种模样,却谁也无法道出一二,只知道一见到这少女,众人便觉得心中的仙女大抵就该是这般美丽。她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薄雾轻烟,如梦如幻,好像仙人一般。”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对香香公主的描写更是清新脱俗,陈家洛首先被香香公主的歌声吸引,于是便看到了一个容貌绝美的女子,湖边的红花树下,坐着一位白衣如雪的少女,正用梳子梳着她垂肩的长发,她悠然地坐在湖边,圣洁而美丽,仪态好似仙女,湖水中映着她俏丽的身影,花瓣一片一片地落在她的身上。除此之外,更有阿九公主(《碧血剑》)、“神仙姐姐”王语嫣(《天龙八部》)、凌霜华(《连城诀》)等等,她们具有着超然脱俗的仙人之姿,几乎达到了道家的至高境界。金庸将她们描写地飘然若仙,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同样拥有纯洁的心灵。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塑造了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子——任盈盈。令狐冲初见任盈盈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认为任盈盈生得有如仙女一般,凡间少有这样的女子。此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爱情的坚定执着。任盈盈在绿竹林中对令狐冲一见倾心,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精神归宿。令狐冲超然脱俗于名利之外,重情重义,这种个体内深藏的价值观深深地吸引了任盈盈。换句话来说,他们两者的结合,实际上是由于志同道合。其实,从名字的设定就不难看出金庸对任盈盈的喜爱之情,“盈”有柔弱、温和的意思,这与任盈盈的个性特征十分吻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老子》中“盈”和“冲”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盈”取丰盈、充实之意,而“冲”取虚静、空无之意,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共存,组成完美的“大道”。任盈盈与令狐冲本人也是如此,一个内敛安静,一个奔放洒脱。似乎完全相反的性格背后,却有着一样干净纯洁的心灵,有着一样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他们隐于山林之中,笑看风云变幻,真可谓神仙眷侣。金庸借任盈盈与令狐冲之名,表达了自己对道家神人的仰慕之情。其次是类于仙人的居住之所,金庸小说在对于人物所居之处的描写,幽静典雅,好似仙人居住的地方,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黄药师居住的桃花岛是金庸笔下第一个桃花源,那里桃花常年盛开,美好得仿佛仙境一般。桃花岛与柏拉图笔下的乌托邦十分相似,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是人们心中理想社会的原型。此外桃花岛也有着深刻的道家渊源,桃花岛在古代被称为白云山,秦代时安期生违抗圣旨向南逃奔到桃花岛隐居,修身养性,直到白发苍苍,人们称他为“千岁翁”,一天酒醉墨汁洒在山中的石头之上,变成桃花的图案,凹凸不平,因此将这块石头命名为“桃花石”,山命名为“桃花山”,而石头所在的岛则命名为“桃花岛”,被人们誉为“海上仙山”。这些描述和庄子想象中仙人的处所十分相似。庄子认为真正的神人不仅居住在犹如仙境一般的地方,同时也要兼具向往自由的灵魂。在《笑傲江湖》中,金庸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人间圣地。令狐冲在遭受冤屈时,众人去找懂得音律的绿竹翁评理。于是来到了绿竹巷。书中对那里的风景有所描述:“令狐冲沿着小街,进入了一条不那么宽的巷弄,在巷弄的终点处,有一大片绿竹丛,随风摆动,清新别致。琴声悠扬,巷弄之中幽静凉爽,仿佛将俗世的喧嚣隔绝在外。当真是俗世陋巷,尽显风流。”正是这样宁静的环境,使得令狐冲心神俱静,而且遇见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任盈盈,后来经历了世态种种,两人决定归隐山林,笑傲江湖。这与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庄子认为,逍遥游是灵魂回归自由的旅程,其愿望是通过体道完成净化心灵的过程,实现彻底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将身体与道家思想完美结合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否定,实现超越自我的理想。道是自然之道,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天人合一并非是以天合人,也并非以人合天,而是天人与自然相融合,最终达到道的理想境界。“道通合一”,人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都是由道化生而来的,人越是接近于自然便越是有机会体会道的真谛。再次是不拘世俗的处世之法,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多蔑视封建习俗礼教。庄子在《齐物论》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独自与天地的精神来交往,不以傲慢的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也不会搬弄是非,与俗世中人和谐相处,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境界在金庸小说中有各种体现。《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品格清高、无拘无束,在徒弟张翠山纠结于自己与邪教之女殷素素成亲之事的时候,他不但不责怪徒弟,反而以豁然的态度安慰徒弟,他认为世间正邪本来就没有确切的划分标准,人应该胸怀宽广,不该以名门正派自居而轻视别人。面对人间的凡尘俗事,他看得十分通透。道家以一种独特的态度来肯定这些“神人”。在道家看来,人的行为应该遵从本心,不应该过多的考虑世俗的影响。周伯通(《射雕英雄传》)虽然年过百岁,武功高强,却仍然不谙世事,天真无邪,行为举止好似孩童一般,在他心中功名利禄毫无价值;令狐冲(《笑傲江湖》)顺从天性,随性而为,心中毫无门派观念,虽然被名门正派所抛弃,却不失为一个心胸坦荡的君子;黄药师(《射雕英雄传》)看似不遵从礼法,性情怪诞,实则至情至性,豁达洒脱;峨眉派的开山祖师郭襄(《神雕侠侣》)虽为一女子,然而其做派气概却不输男儿,她性格爽朗,不看重门第,与各路英雄把酒言欢。道家通过对神人的认同,表现了自己独特的信仰。道家认为人不应该为世俗所束缚,应该活出自我,做到天人合一。恰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老顽童、黄老邪他们看似与封建礼教相违和,也并没有兼济天下的伟大胸怀,可是其身上高贵的独善其身的气质,恰恰顺应了天道,在天人合一的修炼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金庸小说在着重于弘扬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同时,将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