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使潭显名于世,成为历史名胜。

桃花潭,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历史名胜。位于安徽省泾县以西40公里桃花潭镇翟、万二村之间。

中华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32年,共三层,八角。一至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额,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由于造型秀丽典雅,也是著名的景观之一。

谪仙楼,又名太白楼。在桃花潭西岸彩虹岗左侧,清代翟氏建。面积约平方木,前后两进,后进为二层楼房。一度作为民校校舍,后成民居。

太平湖溯桃花潭水而上,就是皖南山区最大的陈村水电站,登上电站大坝,极目远眺,面对的就是文明于世的“黄山情侣”太平湖,与黄山一衣带水,可乘游艇直达黄山脚下。湖面碧波万顷,翠峦千重,另是一番景色。湖中的黄金岛,犹如太平湖的掌上明珠,亭亭玉立,岛上森木茂密,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年7月至年1月,新四军军部由歙县岩寺移驻于此地。军部各机关分布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长达15公里山冲的13个自然村里。军司令部设在罗里村,旧址原为两座地主庄园,一叫“种墨园”,一叫“大夫第”,由七十一间民房,一座楼房和一座小花园组成。叶挺、项英、周子昆均住此。周恩来副主席来云岭视察时,也下榻“种墨园”。

关圣殿位于南阳镇北,其右前方是翟氏宗祠,左边隔路与文昌阁紧邻。该关圣殿为南北紧连的武关圣殿和文关圣殿组合而成,殿坐北朝南,大门朝东。门侧与观音庙紧连,内部相通,占地十亩。

踏歌岸阁走出翟村老街,在桃花潭东岸有座古色古香的二层阁楼,此为后人纪念李白、汪伦两人的深厚情谊所建造的“踏歌岸阁”。其底层为过道,两边是砖砌实墙,下面是麻石砌成的基础,有石阶下河。阁楼底层向老街一面是敞开式,临潭为半圆形门洞。上层为一小楼,向潭一面设窗台栏杆,可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

陈村为泾县古镇之一。原称水东,古称南阳镇。桃花潭两岸翟、万二村素为乡村集市。陈村街(即翟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紧依桃花潭畔,山环水绕、风光秀丽。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应本地豪士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临别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烩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桃花潭景胜遐迩著闻,历代文人名仕游踵不绝。明清间,潭畔建“谪仙楼”(后名太白楼)和“踏歌岸阁”,建国后屡经修葺,古貌依然。近年又建怀仙阁于西岸,汪伦墓迁其侧。此外还有唐代建的“仪门”,明清所建的文昌阁、彩虹桥、扶风会馆、南阳镇楼、将军府、恺官楼等古建筑仍保存至今。陈村电站大坝之上为太平湖,桃花潭居坝之下,两处相距甚近,堪称并蒂莲开,风光秀美,为旅游佳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