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唐朝李商隐曼倩辞
“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像壶中伤别离。”唐朝李商隐诗人《赠白道者》
桃树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因为我们从猴子吃桃子,就可以约略想见,在远古的时候还在森林的时候,桃树和人类共生,不可分割。中国对桃树的崇拜,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这种所需养料极少,而给予人类太多的果树,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先民所崇拜。
一颗古老的桃树,是上天给予的丰盛粮库。桃花开时,云霞万端,怎么不让人生出仙意和遥想?
人们幻想着吃一颗桃子,就永远不觉得饥饿,神仙之说是对照着人类的饥荒。可以不吃饭,而永久的生存。
最初天上的桃树和人间并无两样。但一定果实饱满。它栽种在王母的宫廷后院,吃到的人可以长生。但中国古老的故事有一种奇特的美,在靠近天庭的高山,必有桃树,那是天庭与人间的联系,仿佛神仙另一处后花园。于是传奇故事就来了,汉朝的刘晨阮肇,不意间进入了天台山吃到了桃果。于是为了证明他们成仙,他们下山后,人间已经经历了七代。
桃树在漫长的人工种植中,变异产生了很多品种。其中有一种不再是单瓣的花朵,而是重重叠叠的花瓣,比单瓣的桃花更加艳丽多姿。色彩有雪白有粉红有猩红。这是自然的遗传和变异,但人间既然有如此的美丽,必然也是上天的杰作。所以毫不意外,这种珍惜的品种自然归功到天庭。
“碧桃”之所以区别桃花,乃是花色的繁复。但之所以用“碧”,只是历来对神仙天庭的崇敬,碧霄之上的桃花。除开白色的花朵,这个碧和桃花真实的色彩并不相关。但是它引申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深邃和幽美。
这是“碧桃花”的来历。
虽然这种繁复的花朵,在汉朝甚至之前就已经有,但是大量的繁殖并且异化是在唐朝之后。
桃花作为连接,人间天上一种特殊的花木,有着浓烈的宗教色彩。它遍植道教风气浓厚的唐朝的宫廷,道馆,深山,以“碧桃”这样的品种为最好。因为花开得不单薄且有仙意。这其中除了花事绚烂,也有结果的品种,物以稀贵,自然是珍奇,至于口感,未必比农民的桃果更为甜美。但想长生的人自然甘之如饴。
也更衍生出天庭的碧桃花必然更加的美,果实更加的甜。所谓王母蟠桃之宴。
以上是对“碧桃花”的来历以及神话的厘清。
李商隐,16岁的时候进入道观。可以说他对道教投入了最初的青春和热情,而且对于道教以及神话典故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文字和精神境界来讲,上天入地,都难不住他。那么再写关于东方朔的诗时,他是这样写碧桃。
“瑶池归梦碧桃闲。”说东方朔,是天上的星宿,本应该回到瑶池边上,去共无限的碧桃花开。干是不甘寂寞的他,却还好奇人间的一切,在本该回到天上的时候,被人间的微妙的悲欢所流连。
其实这也是李商隐对碧桃花的态度,碧桃花好,永生的寂寞。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这是唐朝诗人高瞻的《上高侍郎》。这是将碧桃花的仙美滋润写的传神。那碧桃花就是在天上,用最纯净的仙露浇灌。“碧桃和露”成为了碧桃花最美到姿态。不过你要是在烟雨中看见碧桃花,你也会折服那种大气妩媚。
高瞻写这首诗,是用仙意来代替了现实。在唐朝,能够靠近宫廷最近的通路,就是科举。每三年进士及第,那一批新人登上了仕途,享受着朝廷极好的待遇,未来前途似锦。而高瞻此时显然是落了地,但是他没有灰心,向上层人物投书的时候,他写下“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来表达他对新科进士们的祝福和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
但是我们普通人对,”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直接是来自于《红楼梦》对探春夜宴的签词。预示探春姑娘成为王妃远嫁她乡。无论是用碧桃花还是用红杏树,都是对探春姑娘最好的表达。
那么回到唐朝李商隐的另一首关于碧桃花的诗,极其有风致之美。李商隐,并没有真的成为道士,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成为了唐朝的进士,走上了仕途。虽然霜风雨雪,比修仙更加的辛苦,但是为现实所困顿的他无路可退。
这是写的一首留别道士的诗。写出了他最后对道士修仙生涯的留恋和对故人离别的伤感。
我在修道的楼前,郑重的拜别了你。此时窗外“灵风正满碧桃枝”。都说修道,山中日月小,壶里天地长。可是我到底不是无情的人,就算是修行到了可以任意乾坤的地步,我也会伤感与离别吧。
这就是李商隐的清醒。他喜欢灵风满碧桃的仙美,但是他更看重他所热爱的人生,哪怕在中间充满了坎坷和别离。那是最真实的人生啊。他的确是用真实的人生,告别了最美最仙的寂寞。但是最美最仙的寂寞感,一直沉浸在他的内心,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李商隐。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