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于春日绽放,花五瓣,色粉白相晕、味微苦,闻之有淡淡香味,观之赏心悦目。桃花自古以来都深受诗人们的青睐,是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意象。诗人们常以它抒发悲情欢喜,用它象征心之所向之生活,以它形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人。
一、以“桃花”绘春
1.对盛春之赞美
三月桃花,伴春而开,为春天带来一抹艳丽的春色,为春日增添了一丝生机。正如《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尽管是三两枝桃花,却与鸭子戏水一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苏轼《桃花》中“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描写的是桃花争相开放的明丽春色,表达出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赞叹。
2.对暮春之惋惜
桃花虽美但花期却不长,虽艳却也逃不过雨打风吹的命运。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中“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漫天纷飞的艳红最终却落于泥土之中,随着溪流而去。正似春光无限却难留,来去不过是短短一瞬。刘敞《桃花》诗中“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这是桃的媚红,亦是吹散的凄红,作者内心的无奈,凄美尽显无遗,让人更觉春光落幕时的伤感。
二、以“桃花”抒情
1.以“桃花”抒思乡之情
桃花的掉落有一种飘零之感,容易与游子产生共鸣。刘长卿《时午后春日思归》中的“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作者用桃花落水来形容自己客居他乡漂泊无依的感伤,借桃花来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2.以“桃花”叙愁绪
由于桃花花色艳丽花期较短,落花之时很容易叫人心生愁绪。《红楼梦》《葬花吟》一诗中便有林黛玉借桃花落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与苦闷,表达自己在贾府中孤苦伶仃、无人可依的境况。吾丘衍《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也有:“秦源春梦阳台晚,风散惊红作秋苑。闲阴碧树摇暖云,茸苔罗水香氛氲。蝶飞不湿烟绵路,吴娥怨涩鸾阶步。参差海羽双燕来,依微石舞潇湘回。”通过桃花落去表达愁绪。杜甫则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通过桃花被吹折来抒发自己经历坎坷人生的愁绪。“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则是通过桃花落入水中比喻为桃花轻逐流水,不但愁未解反而更胜一筹。
三、以“桃花”喻生活
1、以桃花象征自由美好安宁的生活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后,桃花就与美好安宁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数里桃花绵延,之后便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这种美好愿景于广大诗人心中扎根,成为诗人们千古传诵的意象。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后来晏铎的《九峰山行》中也写道:“欲辨武陵春色,溪流泛出桃花。”诗人引用武陵桃园,均表达了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
2.以桃花象征隐士安宁生活。
“桃”谐音“逃”,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借写桃花源中人的安定生活,表达了逃避俗世生活的安宁和悠闲。唐伯虎在《桃花庵诗》中也曾用“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来表达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与自得。既写出了诗人种桃树,卖桃花、换酒钱的日常生活写照,又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来映衬隐士生活。
四、以“桃花”代美人
桃花花色淡雅美丽,风吹过后,飘过阵阵淡淡的花香,从近看,桃花的花瓣围成的形态如一张美人的脸。《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句话用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又如“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以桃花的香丽来比拟佳人的娇美,因春花的零落,感韶华之流逝这些诗将艳丽的桃花比作美人,写出了美人的娇弱。
五、以“桃花”表爱情
桃花淡雅,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在刘禹锡的《竹山词·山桃红花满上头》中,“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对景抒情,用了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桃花落,永远相爱的誓言犹在,锦文书信却难以交付,桃花落下一段恋情也就此结束。
古典诗词中说不尽的桃花,写不完的情感。正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时鲜妍明媚,落时又无限感伤。小小桃花,寄托了古人的悲欢离合与一往深情。
执笔:赵柯嘉,创作:桃花组
点评:
这是学生在《说木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实践》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通过第一阶段的户外赏花,第二阶段感受诗歌的画面和意境后,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全面总结古诗中“桃花”意象的含义。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自然,所举事例贴切,书写工整,是一篇逻辑清晰的说理文章。
静心明德喜欢你就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