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并不怎么出名的一座山,然而,又风流又有文采的清乾隆皇帝一生,十分钟爱盘山。直到当了太上皇后,已经87岁了,还最后一次游盘山,一生共32次游览、巡幸盘山。要知道,泰山他才去11次,三倍于去泰山,可见他对盘山是多么钟爱。他曾被盘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所吸引,发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这位爱作诗的皇上,为盘山所赋诗作竟达多首(咏泰山的诗首,只是咏盘山诗作的十分之一),足见其对于盘山的偏爱之情。一位帝王对一座名山的游历次数之多,盘山实为历代所仅见,在全国名山中也无他例。那么,乾隆为何如此钟情盘山?我们来看看镜头里的盘山到底有多美!
景区牌楼正面金匾上的“亘古名山”四字是清康熙皇帝第一次巡幸盘山时御题的。康熙皇帝一生来盘山四次,留下诗文12首,题匾额、楹联如万松寺、云峰法界、乐天真、盘山秀峰、门外一峰、云净寺、盘谷寺、青峰寺、亘古名山等十多处和御制石碑两处。“亘古名山”题字镌于盘谷寺东北侧浮石舫崖壁上。牌楼背面悬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杰所题“无终胜境”匾。
在牌楼的后面是盘山游客服务中心,盘山属燕山山脉南部分支,海拔高度一般在~米。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高度米。盘山风景区有“五峰”、“八石”、“三盘”之胜,还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筑。五峰为挂月峰、紫盖峰、自来峰、九华峰、舞剑峰,与山西五台山相呼应,号称“东五台”。由盘山西路登山,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三盘景致各具特色,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是津门十景之一。
据统计,目前盘山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石刻有处。在这些石刻中,属于乾隆的石刻最多,其中题诗处,题文1处,题字12处,超过了盘山石刻的半数。在盘山63块名石中,有9块为乾隆御题镌刻。加上乾隆题写的御书楹联匾额等,盘山各类乾隆遗存墨迹共计155处。这一处有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词:“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是为盘山。蓋冀州之天作,俯臨眾壑,如星拱北,而莫敢與爭者也”。
盘山曾入中国15大名山之列,远在初唐时,太宗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不复存。近10余年,盘山风景区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开发,再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在清康熙年间就以“京东第一山”之称享誉神州。盘山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田盘山等。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津门十景之一的“三盘暮雨”即指“盘山”。“三盘”说的是盘山的“三盘胜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云气。每当阳春三月,盘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东风过岭来,满地翻晴雪”,春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如万点花雨。仲夏时节,每薄暮时,雨后初晴,云烟雾霭,浮罩满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称“三盘暮雨”。
“入胜”两个大字,字径五尺,遒劲雄健,为清末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荣禄手书。荣禄,字仲华,因此落款是仲华书。“入胜”出自古诗“山色葱茏入胜境,空谷低回溪流声”。意思是由此进入幽深的山谷和隐映在林海中的神秘寺院,也许各位都能从中领悟到一些禅机,在人和自然的融合中得到一种超脱和享受。三盘暮雨四个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长毛昌五所书。
“鸣驺入谷”,驺原指马脖子上的铃铛,这里指车马銮驾。由于盘山原有72座寺庙庵室,前来朝拜的王公大臣车马声、銮驾声不绝于耳。
盘山古名四正山,到了这里就进入了四正山(盘山)的大门。
这块巨石,历经风雨侵蚀,形成了上宽下窄,恰似元宝,所以得名“元宝石”,可谓是盘山的镇山之宝。上面镌刻的“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这是古密云一位叫宁瑃的举人留下来的。
过仙人桥,迎面是石径流泉。飞瀑沿山壁陡泻,下自成溪,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谷,徐徐流下,碧波荡漾。水流遇溪头之巨石而中分,清澈不浊。
漱峡---夏秋时节,涧水飞泻,洗漱峡谷,因而得名。(不过,有人说,这是景区用水泵将水引到山上的,未知真假。)
漱峡的飞瀑流泉,可谓“瀑布飞泉峰下注,状若缕缕素帛飘”。“漱峡”二字是台湾著名书法家刘炳南所书。说的是盘山水胜,涧水飞泻,恰似洗漱峡谷。
“衮雪”题刻,这里嶙峋参差的巨石随处可见,石上有瀑布沿嶙峋参差巨石喷薄而下,有如滚雪,因而得名衮雪。相传这是曹操手笔,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北伐乌桓时,见这里万木参天,秀峰巍峨,涧有飞瀑奔腾咆哮,沿石海滚滚而下,如冰花雪滚,恰与其气壮山河的魏骨英风产生共鸣,于是挥毫疾书“衮雪”二字,刻于石壁。后因洪水瀑谷,遗迹不存,今又补刻,以再现旧日风光。滚雪的“衮”为什么没有三点水呢,左侧的瀑布代替了三点水。
天成寺始建于唐代,旧名“福善寺”,又名“天成福善寺”,也称“天成法界”。此寺始建不祥,但因寺西有普化和尚塔基,普化和尚为唐朝人,故寺疑为唐朝所建。辽、明、清数代都曾扩建重修,抗战期间毁于战火,现在所见为年重建。庙门匾额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亲手笔。天成寺乾隆巡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僧云海就在这里出家。传说,乾隆皇帝曾请人算命,算出有“和尚命”,遂命一名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替他出家,法名云海。这出家的地方,就选在了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盘山上的天成寺。他每次来必要和云海品茶悟禅,揽尽天成寺附近美景。
天成寺西侧有古佛舍利塔,塔身通高22.63米,此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明代曾有重修。相传塔内藏有舍利三万余颗(似乎太过夸张)。塔高13层,密檐上都挂有铜铃,一共是颗。每当山风吹来时,铜铃就会叮当作响,就好像天籁之音,声声入耳。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塔前有一株千年古柏,是天津市最古老的树。
塔东侧竖一座石经幢,经文为辽代所书。明万历年间,磨其三面,改刻“无垢净光陀罗尼佛顶真言”及《金佛燃灯记》。但到现在,则字迹模糊,很难辨认。
这座石牌坊,位于塔林前端。穿过牌坊,也就来到了万松寺的地界。
万松寺塔林拥有九十九座宝塔。塔林依山傍寺,浑然挺拔,景象庄严,规模宏大,是厚重人文景观点睛之笔,普度众生之圣地。石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覆钵状,有檐的,无檐的,实心的,空心的,均为花岗岩雕凿,极为罕见。主塔普照禅师塔、太平禅师塔,为砖体结构,砖上浮雕图案清晰生动。
塔林中唯一的古塔遗存是太平禅师塔,其它大部分塔原来都分建在盘山各寺院处。由于山洪的冲击及历史原因破坏极大,塔基和塔身的各部分被散落在盘山的各个角落里。年,盘山管理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漫山遍野找回塔的残部并集中在万松寺前恢复,经过补修新建共有石塔九十九座(其中僧墓塔39座)。
年重建的万松寺是盘山72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原名李靖庵,因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4年)春,康熙皇帝“驾复巡幸,恩赐敕改万松寺”。现今的万松寺虽也古刹钟声悠扬,古塔耸立,万壑松风,美妙至极。
大雄宝殿依山势建在高台之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大门两旁挂有楹联:“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此联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诗“题璇公山池”,很有一些禅机佛理在内。
盘山南天门坐落在弥勒峰西,紫盖峰北,挂月峰南,最上处设有南天门阁楼。此阁楼吸纳了我国北方建筑风格创新而成。玲珑剔透、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屋面,旋式大点金彩绘。上悬有清乾隆皇帝和当代著名书法家所提匾额楹联,正面匾额“南天门”和“千章紫锦”点睛了“雷霆俯视山腰斗,日月横看树林悬”的恢宏景观特色和阁楼的名称。穿越此门,可领略云罩寺、挂月峰、定光佛舍利塔等殊胜景观,给人以登高望险,“宇宙渺无极,吾心与共宽”的特别感受。
云罩寺位于主峰挂月峰脚下,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旧名降龙庵。唐太和年间,道宗大师所建,为盘山七十二佛寺中有名的寺庙之一。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奉皇藏千叶宝莲佛。明万历年重修,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因寺临绝顶,云掩雾罩,得名云罩寺。
此图源于网络,如侵权告知即删。云罩寺东行,拾级而上,石磴仅容一人通行,险峻之势,今人悚然,东崖壁上镌“去天尺五”四个大字。再上便是“喘气岩”,岩上镌“一览众山小”。继续上行,即达盘山绝顶挂月峰。挂月峰海拔.4米,上锐下削,为盘山之巅。有联曰:“云禅凌空将摘月,仙峰建塔欲钻天”。定光佛舍利塔,因智源禅师曾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于塔内而得名。塔为唐睿宗延和元年(),智源禅师所建。辽、明、清各代重修。塔呈八角,三层砖筑,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年重修。
盘山万佛寺原名“石佛殿”,年改为万佛寺,“万佛寺”三字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殿内置有全国最大的“西方三圣”石雕立佛,正中为“阿弥陀佛”,高8.1米;左右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各7.6米。栩栩如生的石佛,佛光普照,给每个参拜的人以吉祥安康。殿内东北西三面墙壁,自裙墙上缘至顶为万佛壁,有窟式小佛龛个,各龛内均置佛像1尊。
此图源于网络,如侵权告知即删。现在我们清楚了,为什么乾隆皇帝32次巡幸盘山,其中有一年还来了三次。这是因为:一是盘山风光确实很优美,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都很美。二是盘山离京城距离较近,来去方便。三是乾隆的替身僧在盘山出家,迫使他经常去看望。最后盘山位于清东陵西侧,清帝去东陵谒陵祭祖时必过蓟州的盘山,可顺路而来。
如今盘山风景区开放了五大景区,一百三十余处景点。为方便游人登山,开通了盘山、云松、挂月三条客运索道,游人乘过索道可直达盘山绝顶挂月峰。平方公里的盘山风景名胜区,正以她秀丽清幽的景色,古老迷人的传说和热情文明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