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递出来,沿着黟黄公路下行,入休宁县界,不多时已抵齐云山镇。横江从镇前漫流而过,两岸杨柳依依,蒹葭离离,共晚霞和群山于一江碧透之中,隔江便是白岳齐云山。
镇头有一九孔石桥卧于横江之上,为登齐云山必经要道,这就是著名的登封桥。这座古桥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年,明万历徽州府知府古之贤主持建造。桥为九孔丹霞石桥,两侧以台阶逐步放下,桥墩为燕尾形,历经多年流水冲刷仍安然无恙。桥建成之日,恰为古知府升迁之日,百姓感其德,祝其登峰造极,桥因此得名。至今仍能见桥头所刻的那位知府大人盖有官印严厉而有趣的公文:“府正堂峻示:严禁推车晒打,勿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
次日一大早便起来,彼时天色微明。胡乱吞了几口早饭,便匆匆穿过登封桥上山。只见横江上,山水薄雾消融一色,忽而云雾轻离,现出远山如黛、风烟流动般的胜境。穿过岭脚的村路转入山林道中,一路植被茂密,亭台零落,在鸟儿的啾啾声中,依次过了步高亭、凌风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等十三亭到达望仙亭。
望仙亭是一座二层三开间的歇山式亭台,一层为圆券门洞通道,两边墙上开有圆洞,在外而开宝葫芦形窗;二层为楼层;屋脊正中饰以宝葫芦,徽派封火山墙向山门外层层跌落;墙饰红丹,栏饰明黄,道教元素十分明显。这里便是齐云山进出的咽喉,右可去望仙台飞云亭观天然太极图,前可人关进入月华街。除此之外,四周云壑幽深,别无它路。天气好的话,在飞云亭你还能看见黄山在北面遥远的天边。程敏政有诗云:“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这是一幅天然图画,引得历代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纷至来,把辞弄赋,欲与白岳同寿,欲与齐云同高。
从望仙台沿阶而下,过梦真桥,回望望仙亭,真真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梦真桥建在桃花涧的云壑之上,左揽榉树,右临丹崖。据说是明嘉靖三十年(公元年)学子祈愿灵验后捐资所建,故名梦真桥。这座仙桥也就成了古今学子祈求学业有成最为灵验的地方。
沿古道前行,才过唐朝的栖真岩,又见明代的忠烈岩,石雕与山岩已然漫漠一体,风雨剥蚀几难认得那倒爬狮子的模样。残门断坊,寂寞道观,秋意萧萧,敢问栖霞仙人云归了何方?附近山崖上有一个高九尺九、宽六尺六的巨大寿字,传为慈禧太后手笔。寿字仍在,往事已如云烟。
过了象鼻岩,开始进入到一个巨大的摩崖石刻世界,这里便是齐云山的真仙府洞。两侧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天开神秀”、“天开图书”、“第一逢莱”、“攀云捧日”、“新安胜境”、“真云伟迹”、“御鉴岳图”等巨幅石刻冲击着你的视觉,天啊,你一定在想象,这些石刻是怎么刻到如此险峻的高崖上呢?告诉你吧,古人一般是先把字体在纸上书写好,然后由匠人临崖搭架或采用悬吊的方式,把写好字体的纸蒙在要雕刻的石面上,依字样雕刻,完后除去蒙纸,再为字体书丹上色。
从真仙府洞到三天门的山道上,游人渐渐多了起来。进了三天门,便是齐,店铺鳞次栉比,繁华丝毫云山道俗共生的月华街景区。道观、民居遍布其中不输山下的齐云山镇。月华街上有明嘉靖皇帝赐建的玄天太素宫,至今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太素宫左搅钟峰,右抱鼓峰,背靠玉屏峰,面对香炉峰是齐云山举行道教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在齐云诸观中首屈一指晨晖暮之中,时常可见得“山做香炉云做烟”的胜境。沿着山腰的游步道再往里面走还有紫霄崖玉虚宫,此处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建立宫观,一侧立有江南才子唐伯虎刻的碑文。
泉在沙路上沥沥而流,苔在苍石上肆意浸染,万类代谢,岁月已成古今月华街遗留至今的道观还有梅轩道院、东阳道院等,这些道院大多都利用着自己现有的条件从事着客栈服务,可见“道”,终究抵不过落默与清冷,终究还是要食着人间烟火。
至于后面的方腊寨、楼上楼等,那些常人很少探寻的地方,完全就是野径荒丛。去楼上楼的途中,不小心磕了膝盖,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可是在无人迹的地方啊,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带了药,及时缓解了痛感,还可以继续,行进。这一路云崖险峻,森林碍日,野径沙泉,偶见兽迹,内心不免惊觉。沿途那些爬满青苔的摩崖石刻依然多到不可思议,却已多是今人所刻。阳光在林间撒下明暗交替的斑点,抬头看见白云从林隙飞过,穿行林道中,如同走进了千万年前的洪荒太古。
登过了齐云山,你便能深刻地感受它的美。在清晨的云白之中,在夕阳的血色之中,横江如卦,白岳甲江南,这就是齐云山,大道的洞天福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