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0516.html

世界上任何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不论年代,不论地域,均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即是一部“工艺美术”史。从古至今,“工艺美术”是一切艺术品的灵魂。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这火红的峥嵘岁月里,艺术家们在各种材质上以现实中的人物、场景作为创作主题,以现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传统的精湛的“工艺美术”技艺创作,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开创了里程碑式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贸圣佳秋拍《峥嵘》所展示的,正是这一时期“工艺美术”重要经典艺术精华,是真正意义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现实、理想、浪漫凝聚成的永恒艺术瑰宝。

70年代郭功森红军长征过雪山寿山石雕

H:41cm

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已不只是一件纯粹的寿山石雕作,更是众多石雕艺人的智慧结晶,以及一个时代的缩影。该作由近及远,刻画红军队伍穿行于崇山峻岭间,浩浩荡荡有数千人之多。近处的人物清晰可见战士们斗志昂扬,步伐坚定,整件作品体现了长征途中虽障碍重重,红军将士们却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可谓雕工精湛,气势磅礴。

年,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林一心建议雕刻厂搞一个大型的组雕,纪念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40周年。雕刻厂即成立《长征组雕》创作组,主要成员有林寿煁、郭功森、林发述、林元康、林廷良、施宝霖等6人,分别负责创作雕刻《遵义》、《过雪山》、《延安》、《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罗瑞卿大将来榕时特别关心《长征组雕》的工作,看过作品后,向6位雕师一一握手说:“我以一位红军老战士的身份感谢你们!你们做了一件大有益于人民的事。”后《长征组雕》作品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郭功森(-),福建省福州市人。师从林友竹、林清卿、郑仁蛟,后赴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擅长古兽、人物、山水圆雕、薄意等。东门派传人,乃当代寿山石雕刻一代宗师。中国寿山石界第一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曾历任福建省政协常委、人大常委、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福州寿山石研究会会长。编著有《寿山石雕浅谈》,出版有《林清卿薄意艺术》。

60年代黄昌金欢庆的日子寿山桃花洞石雕

附老照片:新加坡年3月台历

H:39cm

本件寿山桃花冻石雕是黄昌金取材福建本地珍贵石材整雕而就。桃花冻又称“桃花水”、“桃花红”、是高山石中的名品,地张为白色或粉红色,肌理有许多细小红点,如胭脂之渍粉,如桃花之落水,随波荡漾,若浮若沈,娇艳无比。清初文学家毛奇龄爱好寿山石,题《后观石录》曰:“桃花水石有名桃花片者,浸于定磁盘水中,则水作淡淡红色,是其象也。或曰:如酿花天,碧落蒙蒙,红光晻然,宜名桃花天。旧品所称‘桃花雨后,霁色龙葱’。庶几似之。”又云:“石类水色中有红白花片,随水上下”,“谛视其中,如白水滤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爱”。

此件作品刻画西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场景。整体以玛布日山和布达拉宫为主体,前景雕人物组合以及松石花草,造型准确,刀法遒劲。山子背面亦琢奇峰,借石缝作山间小道,极富巧思。整体雕塑取材奢侈,构思巧妙,工美质妍,堪称名门佳作。

黄昌金是著名的雕刻艺术大师,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20世纪60年代,黄昌金在榕城崭露头角,被称为“左海雕塑新秀”,曾参展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其作品注重块面、线条的布置,采用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手法,用传统的技法表现时代真实形象。代表作有《鲁迅》、《女民兵》、《井冈山会师》、《我们爱和平》等。

60-70年代知青牧鹿青田石雕

题识:牧鹿

L:41.8cmH:19.5cm

此件作品取青田石整雕琢就,石质油润、细腻,皮壳完整,光泽内敛。观此组圆雕知青、群鹿造型,配随形木座,座前为“牧鹿”二字书提。石雕为横向构图,自右侧起为一幼鹿俯身侧首之姿,似从石上一跃而下,幼鹿目光落于少女知青。少女眉清目朗,面容俊秀,身姿矫健,着装朴质,斜跨草帽背于身后,肩侧搭一汗巾,右手抚身侧小鹿,左手提长颈执壶,信步前行,是上山下乡建设农村的知识青年经典造型,极具时代特色。知青的前方雕一头成年雄鹿和四头雌鹿,雄鹿英姿卓绝,举蹄回顾,恰与知青形成呼应,再观三头雌鹿,随山子起伏或作跳跃或徐行,形态不一,各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鹿身掩映之处,雕奇石、稻穗,奇石透巧玲珑,稻穗颗粒饱满,此组“背景”设计既保留了山子这一艺术形式的构图传统,又将新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匠心独运。

此组雕塑构思巧妙,人与群鹿和谐共处,构图与造型多借鉴绘画艺术规律,整体轮廓启承流畅,风格厚重、朴实。雕工精湛,人物发丝清晰可见,草帽编织针脚毕现,甚至草帽绑带束于身前的绳结都以浅浮雕手法刻就,造型准确,功力匪浅,实为工艺美术大师佳作。

60年代晨曦寿山石雕

款识:晨曦

L:35cmW:68cmH:27.5cm

寿山石出自我国福建省,寿山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见寿山石制品,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记,宋时农民已开采寿山石。后经元、明、清逐渐发展,如今已呈现出成熟的艺术风格和面貌。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本件寿山石雕取材奢侈,整体做倭角方形屏风造型,背面光素,可赏石纹天然肌理,正面则以高浮雕、浅浮雕、镂雕等多种手法开童子牧羊之景。石雕以平远法构图,前景布置松、竹、柳、石,两童子驱赶羊群穿梭其间,穿插掩映极富生趣。中景为水禽嬉戏池间,作者借助寿山天然石色巧雕池水,可谓妙法。远景作山峦重叠,屋宇亭台,起伏较前景较缓,衬得景深较强。此寿山石雕配原木座,题“晨曦”二字,拟取寿山石朝霞般嫣红石色,颇有雅趣。

林如奎假日放羊青田石雕

款识:假日放羊林如奎作于浙江青田山口石刻社。

假日放羊的时候看见祖国制造的喷气式的飞机很快的飞过五七年二月。

H:38cm

此件青田石雕摆件分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为海棠形屏风衬托高浮雕、镂雕牧羊场景,下为石雕底座,上下石质取自一坑,色泽与质地别无二致,颇为讲究。观屏上雕刻,工艺精美,风格写实,刀法娴熟,纹理细致入微。刻画一青年手执书卷,盘腿坐于树下石台之上,几头山羊攀于石间,远景山峦起伏,似有氤氲水汽、亭台楼阁,纵有如此美景,青年却望向高空,一架歼击机略过青天,飞机的刻画采用俏色工艺,色彩对比之下较为突出,与右侧青年视线形成呼应。底座刻款“假日放羊林如奎作于浙江青田山口石刻社”,“假日放羊的时候看见祖国制造的喷气式的飞机很快的飞过五七年二月”。根据款识中明确的年份,可知此件作品的创作年代恰好紧随年新中国第一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雕刻画面中的飞机或为纪念这一令人喜悦的成就。

作者林如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开始学习石雕技艺,年任山口石刻合作社首任社长,年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年被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他的作品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的同时,或被介绍于银幕,或被编入画册,大多为国家和国际友人珍藏。代表作有《高粱》(系列)、《冰梅》(系列)、《稻谷》(系列)、《晨曲》、《南国风光》等。名作《五谷丰登》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另有多件《高粱》、《咏梅》等佳作参加国内国外工艺美术品展览。《咏梅》、《春来》、《晨曲》等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意境高远,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60-70年代日出韶山寿山石雕

H:20.5cm

雕塑以寿山石为材,取景湖南韶山毛主席故里,塑造群山环绕下,坐落于竹林中的毛主席故居。画面中心为俏色处理的三间屋舍和别院,占据了视觉重点,屋前一队人马顺着蜿蜒山路向上徐行,队伍中有擎红旗者,表明这是一支革命队伍,为首的人物高举右手,似与屋中人亲切交谈。屋舍后方景致渐远,百里梯田隐于云雾之中,绕至山峦后方,亦有犬牙交错之峰和丛生之树石,使整件雕塑呈现空间的转折与架构,更显工艺高超。

新中国革命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百花争鸣,沉寂多年的文艺活动在和平年代重新大放异彩,此作亦为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的佳作。

70年林锦星金鱼青田石雕

款识: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林锦星作。

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展览会。

H:17.8cm

此件作品为青田石雕就,上大下小,若云头雨脚。镂雕金鱼穿游于水草之间,身姿灵动,交相掩映,颇有“皆若空游无所依”之势。下承底座,座侧篆“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林锦星作”。

林锦星(-),男,浙江温州人,又名阿豹,曾任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年随其父-石雕名艺人林岩福学艺,年调入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年调回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其作品涉及人物、动物、炉瓶、印章,尤以雕刻金鱼见长,独树一帜,被业内尊称为“金鱼豹”。年,金鱼作品在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中的儿童作品中展出,年与年两次刊登于《人民画报》,并多次刊登于《浙江画报》、《浙江日报》。年,在新加坡举办林锦星石雕艺术展。年,参加在日本广岛举办的温州四位艺术家作品联展。其作品还多次赴喀麦隆、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美国等地参展。作品《金鱼》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游龙》《美人鱼》分别被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

70-80年代张乃英天津泥人张后人张乃英作白求恩雕塑原作

钤印:张宇所作泥人张第六代泥人张世家张乃英印泥人张第五代乃膺优制

H:37.5cm

此件雕塑为泥塑赋彩,胶泥细腻,设色均匀。题材取自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中国参加抗日革命的历史事件,作者取白求恩为中国儿童听诊的画面剪影,表达其医者仁心与献身革命事业高尚品格。泥塑呈现白求恩着布衣草鞋,手执听诊器,怀抱中国儿童,眉头微蹙,认真诊断。怀中儿童头戴八路军军帽,英眉凤目,撩起上衣等待大夫检查身体。人物动态自然,面部表情生动,衣褶疏密有致,随肌肉线条而转折,是西方雕塑与中国传统泥塑的有机结合。

张乃英(-)出生于天津“泥人张”艺术世家,自幼随父亲张铭学习泥塑技艺,为天津“泥人张”第五代传人,作品有《白求恩》、《水浒人物群像》、《鲁迅小说人物》等。曾任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泥人张美术馆名誉馆长。张乃英醉心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泥人张”彩塑艺术理论和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泥人张美术馆”,收藏展览作品千余件,史料万余份。

50-60年代徐嘉德岳母刺字脱胎漆器

款识:岳母刺背浙江东阳漆塑脱胎民间艺人徐嘉德作

H:28.5cm

脱胎漆器是我国传统漆器制作工艺之一,源于战国时期的夹纻技术清朝乾隆年间福州髹漆大师沈绍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漆艺基础上,经过改进创新创造出的一种工艺独特的漆器,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复杂,对材料、环境、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塑胎、裱褙、阴干、脱胎、上灰底、打磨、髹漆、装饰等步骤,历经数月方可完成。脱胎漆器因脱胎中空,质地轻巧,身轻若鸿,制作工艺非常特别,且造型古朴典雅、丰富多样,几乎无所不能而深得宫廷所青睐,许多被收藏为宫廷珍品。

此件脱胎漆器取材于经典民间故事“岳母刺字”,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背向岳母,袒肩单膝跪地,表情刚毅,面无惧色,岳母姚太夫人手执银针为儿刺“尽忠报国”四字。人物刻画生动细致,肌理清晰,极见质感。漆器下承底座,题款为“岳母刺背”“浙江东阳漆塑脱胎,民间艺人徐嘉德作”。可知此组漆塑为民间工艺大师徐嘉德旧作。

徐嘉德(-),浙江民间艺术家,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徐经彬之父,他艺术天赋高,书法、绘画、彩塑、雕刻、传统工艺样样精通,尤其是油漆手艺,被尊称为“油漆状元”,与东阳木雕界耆宿杜云松、马凤棠等人交好,进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

60-70年代反帝怒火木雕

H:47.5cmL:62cm

雕塑整琢而成,以飘扬的革命旗帜为背景,刻画七位革命党人身姿。画面中央是执旗帜冲锋的战士,右手高举,回顾呐喊,若带领战友冲锋陷阵。身侧为一壮硕青年,竖剑眉,牙关紧咬,左手中武器欲出。此两人物身前为一组前赴后继的战士,右侧起战士手执步枪身系披风,左腿向前迈步,若踏入烈烈战火。少女战士紧随其后,手持炸药包,似将抛向敌人。后方两战士则手持冷兵器,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畏惧,奋勇杀敌。最后是擂响战鼓的汉子,双手布满沧桑,沉重有力地击向鼓面。整座塑像以短硬的线条为主,塑造棱角分明的战士,正如标题“反帝怒火”,革命的号角终将冲散封建王朝的浓雾。

60-70年代智取威虎山人物故事黄杨木雕挂屏

尺寸:.5×54.5cm

此件木雕挂屏故事取材于上世纪50年代出版著名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经典一幕“智取威虎山”,选取杨子荣带领战士们一举消灭座山雕,取得胜利的一刻。雕刻手法以浮雕为主,结合局部透雕,更有灵动之感。画面通过窥景山洞的视角展开,数十余人布置期间,以脚踩虎皮座的杨子荣为画面中心,人物身姿矫健,举手投足间英气逼人,目光怒视前方,率众战士视线落于画面左下方,此处刻画人仰马翻的残余土匪,个个面目狰狞,惊惧不已,胜败已成定局。

此作构图显然吸收了西方油画构图技法,块面设置得当,线条安排合理,突出主要人物的同时,又能引得观者视线随情节流转,使画面充满了故事情节。此外,挂屏构图以山峦岩石为画面分割的方法亦可见于中国传统竹雕笔筒中,由此可见新中国美术发展之多元化。

60-70年代廖洪标艰苦岁月石湾雕塑

附:广东省佛山市石湾美术陶瓷厂老标签

H:21cm

《艰苦岁月》原为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于年的铸铜雕塑,原作藏于中国美术馆。人教年版的小学《语文》第6册课本中,一篇《在艰苦的岁月里》的课文就取材于此作。

而本件拍品出自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之手。廖洪标(-),广东省佛山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石湾陶艺传承人,中华陶艺大师联盟副主席,东方印象艺术馆名誉馆长。石湾陶艺的泰山北斗。出生于陶艺世家,自幼随父廖作民学艺,后师承潘玉书、刘传。最终融合西方雕塑手法,风格粗犷朴拙,豪放写意,另辟蹊径,自成一格。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相较于铸铜原作,此件拍品则以轻便的陶瓷为材,临摹经典艺术作品,在还原经典的同时,更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艺术素养,发挥了新材料的独特美感。观此作品,雕塑为中空结构手塑而成,通过老战士吹笛、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命胜利的信念。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

本品附广东省佛山市石湾美术陶瓷馆原签。

60-70年代学毛选掐丝珐琅花瓶

H:43.2cm

花瓶为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美术品。尺寸硕大,胎体厚重,取料奢侈。唇口卷沿,颈微束,下承平肩,转折流畅,又不失造型挺括。瓶身烧珐琅,底彩乌黑,若康熙之乌金釉质感,器壁口沿、颈部、底部分别装饰一周卷草边饰,其间点缀花叶、卷云。瓶身两方形开光,均描绘田间地头劳作间隙的农民们学习毛选的场景,农民形象生动,布衾束腰、草帽、锄头等元素恰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文艺作品贴近现实生活的例证,符合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时代风貌。

60-70年代农业学大寨掐丝珐琅花觚

H:48.8cm

花觚模仿古希腊高足尊造型,装饰手法采用中国传统掐丝珐琅工艺,装饰内容亦为中西融合艺术风格,器足錾为花瓣形,边饰绘太阳花,烧蓝地,随器身作上大下小方形倭角开光,内饰“农业学大寨”故事题材。器底镌刻LIANG’SGIFTSDECORCHINESECOOKINGCLASSES.根据标题下方地域信息推知,此件花觚或为出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品。

60-70年代新疆舞挂屏两片

尺寸:91.4×40.5cm×2

幅图分别塑造三位和四位维吾尔族同胞,有的载歌载舞,有的头顶葡萄,有的弹奏冬不拉、打起手拍鼓,有的驱赶毛驴运载瓜果,一派丰收的喜悦场景。挂屏大漆为地,以金粉勾勒远山、花草,以百宝嵌工艺作人物、树石,皆为中国传统大漆百宝嵌技法。这对描绘新疆风情的挂屏是表达祖国民族团结的优秀艺术作品。

60-70年代新疆舞挂屏四片

尺寸:91.3×40.8cm×4

此四件挂屏均为大漆百宝嵌工艺,以方形边框为界嵌绘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作者熟识民俗风貌,为人物形象选取经典服饰、配饰,以及植物、动物的选择皆能够符合民族特色。挂屏的背景装饰和花草、树石的表现手法,遵循中国传统山水画技艺规律,线条、赋彩、笔法皆可证明工艺大师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

60-70年代广东螺钿镶嵌农耕图挂屏一套

尺寸:99.5×49cm×4

此一套四扇屏风采用嵌螺钿工艺,以大漆为地,间绘朱漆纹饰,以造就远近不同的景深,主体纹饰则以嵌螺钿工艺表达,螺钿流光溢彩搭配厚重漆层,衬托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嵌螺钿工艺发源较早,考古证据表明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大漆嵌螺钿器物,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嵌螺钿工艺依旧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此件嵌螺钿挂屏表现岭南地区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场面,每扇屏风皆为一景,却画面相接甚当,足见构图、工艺之精巧。

60-70年代少数民族人物漆雕双面屏风一套

L:43cmH:.6cm×4

屏风为完整四扇,保存较好。通体髹漆,百宝嵌工艺。屏风正面仅边框髹黑漆,屏心留朱漆,朱漆之上嵌民族人物图景。画面分别描绘母子情深、丰收喜悦、草原牧羊、学习语录的情节,表现了新中国人民生活向好的美好写照。屏风背面嵌金属施彩,每扇独立装饰,分三段绘制图案,上下装饰飞雁、瑞鹿,屏心为四季花卉图,纹饰画意极强,构图疏密变化有致,花叶正背相簇,鸟雀嬉戏,生动灵巧,必定出自专业画家之手。

70年代魏紫熙报矿图苏绣挂屏

题识:报矿一九七二年春画于南京魏紫熙

钤印:魏紫熙画(白)

L:47.5cmW:84cm

魏紫熙(-2)江苏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河南艺术师范学院毕业。建国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

魏紫熙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品力作,特别是文革期间创作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红色题材系列,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烙印,在全国影响很大。

年魏紫熙创作《报矿》参展全国美展,因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对时代精神的歌颂成为广为流传的时代精品,后赴加拿大参加展览。同年8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报矿》作为年画出版发行。成为其流传最广的一幅作品,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本件拍品为魏紫熙《报矿》之苏绣,构图设色一如原作,以针代笔还原墨色氤氲、笔法皴染,绣工娴熟以致画面与原作别无二致。

苏绣艺术独具特色,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以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名满天下。本拍品以苏绣的形式再对名家画作进行创作,足见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