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也是教科书中的“常客”,有不少经典之作。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进士出身的白居易,一开始仕途顺利。但在几年的为官生活中,因为直言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次贬谪对白居易的打击很大。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但尽管如此,白居易也没有被仕途不顺的境遇打倒,从下面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乐观和可爱。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首诗的内容看似很平淡,但是人却写的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经到了夏天,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没想到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前两句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第一句中的“人间”用得很巧妙,诗人看到这一片桃花,仿佛是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后面两句,诗人开展自己的想象,将春光拟人化。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从“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一片春景映入眼帘的时候,感到十分惊喜。
整首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春光,还将春光拟人化,描写得十分生动可爱。
诗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是流传至今的名句,人们经常用来形容明媚的春光。
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不顺烦扰内心,也不要因为挫折沮丧,也许惊喜就在下一个路口。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尽管经历了宦海沉浮和被贬的遭遇,但是白居易依然保有初心,热爱生活和大自然。
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不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也要乐观面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