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翻译成“琼”还差不多,为什么有中文叫“约翰”?其实这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词根本不是从英语翻译来的。而且如果真的较起真来,其实中文里的约翰才是更接近这个词的原始发音以及这个词在大多数语言里的发音,而英语里的John无论是发音还是拼写都跟它的原始发音和多数语言里的发音相去甚远了。
约翰是John最为通行的译名
其实很多朋友应该也都知道,“约翰”这个名字最早的出处是犹太教《圣经》,或者说基督教《旧约圣经》。而出自犹太教,那么这个名字最初当然是用古犹太语言所说所写的。而在古犹太语言里,这个名字最初的发音是Yohanan。
所以大家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来,这个名字其实和汉语里约翰的发音非常接近,相反却和英语里的John(汉语里最贴切的译音应该是“骄恩”)差距很大。当然,现代汉语里约翰的译音也不是从古犹太语里直接翻译过来的,而是也经过了几次转译,而这跟犹太教《圣经》或者说基督教《旧约圣经》传播的过程很有关系。
John的发音跟“骄恩”更接近
首先这本书在传播出了犹太人聚居区之后,首先抵达了邻近的希腊语地区,所以它就首先被翻译成了希腊语。而在希腊语里,Yohanan这个名字根据希腊语的人名规则被翻译成了Ioannes(拉丁转写),发音大概是尤安内斯。而因为希腊当时被罗马帝国统治,所以这个希腊语的译名又很自然被翻译成了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那么在拉丁语里,它又被写成了Iohannes,发音基本和希腊语一样。
再后来,随着《圣经》这本书的进一步传播,这个名字在不同的欧洲语言里也逐渐有了根据其各自语法规则确定的不同写法,比如斯拉夫语言里的Ivan(拉丁转写,伊万)、意大利语里的Giovanni(乔瓦尼)、西班牙语里的Juan(胡安)、法语里的Jean(让)以及德语里的Johann(约翰)等等等等。
汉语里“约翰”这个译名则是最近这几百年欧洲传教士来华之后才出现的,而在当时欧洲通行的宗教语言基本还是拉丁语。而从拉丁语把人名翻译成中文,在去除拉丁语里的词汇后缀之后,Iohannes翻译成“约翰”可以说也是非常自然的译音。
汤若望等早期来华传教士有很多来自德意志地区
另外,在早期来华的传教士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日耳曼地区的人,比如约翰·施雷克(邓玉函,来自今德国康斯坦茨)、亚当·绍尔(汤若望,来自今德国科隆)和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南怀仁,来自今比利时皮特姆)。所以由他们翻译的《圣经》人名,带有日耳曼语言,特别是德语特色也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了。
而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在德语里约翰这个人名的发音是Johann,而在德语里J这个字母的发音类似于“依”而不是“知”,所以这个名字被翻译成“约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英语真正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力只是最近这多年的事,而此时“约翰”这个译名早已约定俗成,所以在多数情况下,John这个英文名字就沿用了之前来自其它语言的“约翰”这个译名,造成了John和约翰差异极大,但却仍然得到广泛使用的情况。
而说到这里,桃花石杂谈觉得还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英语里的John和其它语言里的发音会差别那么大。其实这里面也是几次弯弯绕的结果。
描绘诺曼人在英格兰登陆场景的古代画作
首先,今天英国所在的不列颠地区在公元11世纪曾经被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所以后来的英语也就受到了法语的深入影响。而在这个时期的法语里,一些原本在拉丁语里以i开头的单词会被发成类似“知”的发音。而当时英语就受到了法语的影响,把“约翰”这样的名字发成了类似“骄恩”的发音。
但法语里的这种发音在公元12到13世纪又发生了变化,类似“知”的发音又演变成了类似“日”的发音,所以在后来约翰这个名字在法语里又演化成了“让”的发音。但这一次英语却没有跟随法语再次演变,而是保留了这种来自法语的“知”发音,这样就形成了英语里John发音类似“骄恩”的独特现象。
其实与这个例子类似的还有“耶稣”这个名字的翻译。在英语里这个名字写作Jesus,发音类似“基瑟斯”。但这个名字在其它多数语言里的发音却也跟英语有很大差异,比如在法语和西班牙语里虽然写法跟英语差不多,但法语发音类似“日耶叙”,西班牙语的发音则类似“耶素斯”。在俄语和希腊语这个单词的发音则类似Iisus(伊苏斯),而在拉丁语里这个单词则是Iesu,发音基本上就是“耶稣”。
一篇景教文献,从中可以看到约翰当时的译名“瑜罕难”
而因为唐代时传入中原的景教的因素,其实汉字里也是从很早就有了“耶稣”一词的译名。在唐朝,这个名字被翻译为“移鼠”或者“夷数”,其实发音也跟近代形成了耶稣差不多。而说到景教,我们可以再回到本文最初的话题。在唐朝的景教文献里,“约翰”这个名字曾被翻译成“瑜罕难”,可以看出“约翰”其实也是和这个译名一脉相承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这两个名字的汉语译名始终都是非常接近,而且发音也从来没有明显变化的。这些译名和英语里发音的巨大差异,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英语自身发音变化所造成的。(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