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里蕴含着当时的政治、经济、铸造工艺、历史文化等信息。新疆博物馆展出的近年来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古钱币,虽然铸造年代不同、铸造工艺各异,但都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新疆博物馆展出汉晋时代的各种钱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从考古发现看,在新疆各地几乎都发现了历代中央政府铸造的钱币,从“汉五铢”“唐开元”,到清代的“红钱”、民国时期的货币。这些钱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
五铢钱,始铸于公元前年。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后,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五铢钱成为当时新疆地区主要流通的钱币之一,新疆地区多地都曾发现数目庞大的汉代五铢钱。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淖尔考古记》一书中,有“在道旁共拾得五铢钱余枚,大小形式相同,盖皆为元狩(公元前—公元前年)之后所铸”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疆和田县买力克阿瓦提遗址,曾一次出土过合计45公斤重的汉代五铢钱。
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新疆地区出土的中原王朝古钱币,自西汉至清,历代皆有。唐时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在新疆吐鲁番和库车等地多有发现;在新疆叶城和阿图什,曾出土大量宋钱,包括天禧通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等多种钱币;元明时期发行的纸币在新疆也有发现;清朝在新疆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货币,这些都证明了历代中原王朝的钱币是新疆地区的主要通用货币。
新疆博物馆展出的清代钱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历史上,新疆在使用中原王朝钱币的同时,也使用一些当地铸造的铸币。“从这些铸币使用的文字、钱文释义、记重单位、铸造地、记值、年号、形制、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特征来看,都印证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迪力说。
新疆最早的自铸币为汉代的“汉佉二体钱”,又称“和阗马钱”,其正面用篆体汉文标明币重,大钱为“铜钱重廿四铢”,小钱为“六铢钱”。背面中央大多为马形图案,少数为骆驼形,周边为佉卢文。“汉佉二体钱”不但使用汉字,就连记值单位,也是使用当时中原地区的货币“五铢”钱的重量单位“铢”。
和田地区博物馆展出的“汉佉二体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除使用中原货币外,还有自铸货币——圆形方孔龟兹五铢钱。因钱币的正面和背面或有龟兹文、或有汉文“五铢(朱)”、或同时有这两种文字,因此被称为汉龟二体钱或汉龟二体五铢钱。这种钱币的形制和铸造工艺源于中原地区,反映了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和田地区博物馆展出的桃花石汗铜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北魏至隋唐时期,地方政权麴氏高昌王国铸造的“高昌吉利”钱,不但使用中原钱币形制“圆形方孔”铸造,而且钱的文字也完全使用汉字。在宋朝时期,高昌回鹘政权铸造的“回鹘”钱,是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钱浇铸而成;而在地方政权喀喇汗王朝的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唐代钱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蒙元时期,中央铸造的元朝钱币在新疆各地区几乎都有发现,元朝还在新疆吐鲁番直接发行全国流通的纸币。成吉思汗的子孙治理新疆时,在新疆铸造了精美的察合台、窝阔台等系列钱币。清朝政府在伊犁惠远城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直接在叶尔羌(今莎车县)建造铸币局,发行铸造跟中原地区一样的钱币,因其用红铜铸造,又称红钱。自乾隆起至宣统,历代皇帝上任后,都在新疆铸造发行了钱币,从未间断。
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察合台银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枚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是历史上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缩影与见证。”阿迪力说。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贾春霞
编辑:阿林
审校:葛建
监审:司元勋马艺培
新疆是个好地方
点击“在看”更多人看到此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