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既是超越逸兴而为的诗性书写,又有质朴禅意的纯粹感悟。
他的作品源出于东方语境的个体经验,虽含蓄内敛,却常常在种种语言范式中自由游走,保持突破常态的活力。
他于西域洞窟壁画得造化启示,发明适于当代个性化创作的媒介,突破已有媒介的边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六祖慧能《菩提偈》
展览现场
年4月16日下午,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的“何处惹尘埃——小楼画隐”,所呈现袁小楼近五年创作的16件代表作品,最能体现他自由勃发的创造性生命力。
展览主题“何处惹尘埃”源自唐代六祖慧能《菩提偈》,此次袁小楼个展作品,绘画语言自由,不拘泥于东西方语言的窠臼。以向内关照的自在,回归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家园。
展览现场
展览由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主办,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荣剑策展,著名批评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任学术主持,著名批评家杨卫,著名批评家夏可君,著名批评家高岭等共同出任学术支持。展览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支持,北京亿森圣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此次展览是即将于六月在澳门举办大型个展前举办的学术性展览。
中国传统的岩彩绘画,追溯至古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以青金石、绿松石、水晶等矿物研磨成粉砂与水溶性的媒介结合形成干壁画的方法体系,线条流畅,色彩丰富,质感强烈,形成宫丽堂皇的独特面貌,历经岁月和大自然的风化,色彩依然清晰绚烂。袁小楼出生于宁夏,他的童年记忆中贺兰山岩画融于血脉。在他长期从事壁画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与个人创作语言相互关联的材料技法。
展览现场
他从西域洞窟壁画中获得启示——古代画匠运用自然矿物质绘出的画卷,历经千年而依然光彩夺目。基于材料革新对于绘画的意义,袁小楼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发明了一种水融性油彩、岩彩和墨的混合颜料,并以此为基础颜料,根据作品创作需要加入珍珠粉、各色玛瑙(红碧玉,紫玛瑙等)、绿松石、朱砂、沉香、青金石、桃花石、昆仑玉、意大利紫铜、银和赤金、紫金、泥金、云母等不同材料。
展览现场
批评家夏可君认为,对于画家袁小楼而言,出生于宁夏,对于贺兰山岩画的童年记忆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应,无论去往法国斯特拉斯堡侨居还是生活在北京,他记忆中的那层底色,就是被时间的风沙都无法抹去的岩画印痕,那远古的人性面对生死的不确定性,而把永恒的幻象铭记下来的铭记,也塑造了小楼的绘画记忆与文化梦想。要以个体化的方式去守护这些被时间侵蚀而留下的沧桑表情,让小楼一开始就有一颗老灵魂,我们在他的绘画上总是看到一层被时间打上昏黄苍茫的色调,一种深入时间肌理的雕塑感,宛若沙雕一般,这是小楼自觉承担了来自于文化的召唤与使命,似乎自己就是被古老的文明选中,来传承那辉煌的过往,并且传递给世界。
展览现场
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里评论中写道:他的绘画看似在似与不似之间,将自然直观生动、色彩丰富细腻和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拘于传统绘画秩序,打破习惯,摒弃技术,把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语境、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不同的材质互相碰撞。观其作品,色彩张扬,画风粗犷厚重,直接或间接地重现了艺术的纯粹性,朦胧或强劲的创造冲动背后,包含着他对传统绘画秩序的挑战。袁小楼的绘画不仅有远古岩画的拙朴线条,更有上古文明的内核且以岩彩为创作元素。其绘画既显古代痕迹,又具现代张力,有很明确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向往。这些都让小楼的绘画充满神秘的力量感、生活的味道和流畅的气息。不断颠覆、否定自己,这种艺术形态包含的正是袁小楼整个人生状态,也就形成了他特定的艺术语言!
展览现场
QA对话
雅昌艺术网:材料的实验与突破对于您的创作是怎样的意义?能否讲一讲这一经历,以及为何要突破已有的材料的思考?
袁小楼:我的创作从材料实验开始的,颠覆了原有的材料。发现了水性颜料和油性颜料的融合点。中国的大部分壁画,包括敦煌壁画是干壁画,欧洲大多是湿壁画。再往远古找是岩画。共同点就是都是矿物颜料,开始做实验融合两者,创造了很多新的颜料,新的色彩随之而出。这些颜料为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基础和铺垫,也为我思想的表达提供了准备。
作品局部的矿物颜料闪烁
雅昌艺术网:从您对仕女、佛像等等图像的选择,有壁画、石窟造像的印象,有历史的厚重,又兼具时空的距离感,比如《春天》、《说法图》等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图像对于您是怎样的意义?
春天×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春天》局部
殇×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世界×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袁小楼:《春天》、《世界》、《殇》是三张的系列作品,《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春天》我是选用了五大洲的土五色土,泼彩的方式形成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色人种等五色人体,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春天到来,是暗喻一个洋溢着调皮活泼氛围的春天。也是我创作状态的体现。
说法图×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说法图》缘起我工作室有清乾隆版的《大藏经》,我读了很多经书。这些是精神世界的信仰。所以经过二次创作啊。色彩与构图源自宋人范宽、李成等所作宋画的经验,《说法图》是精神的引领,也是指向灵魂深处的主题。这些视觉经验和思考、情感相互融合,形成这件作品。
雅昌艺术网:《道》、《对弈》、《高山流水》等等作品让人联想到梁楷《泼墨仙人》的意境,但不同的是您对色彩的使用,您谈一谈这几件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等创作方法和思考。
道80×80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对弈80×80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高山流水80×80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袁小楼:《道》、《对弈》、《高山流水》是年在从油画中突破,向全新的创作状态过度。其间有中国人文人的气息和情怀的表达,形成了一个系列的精神表现。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也有一些非具象的意象的作品,如《大敦煌》等作品,与其他具象作品是同时推进的吗?对于您而言这些意象的作品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思考其语言背后的思想线索的?
袁小楼:《缘起性空》是一个系列作品,因为常常观看壁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很大。也得益于我从小就看岩画,后来又一直研究壁画,看了很多石窟。我也很陶醉与石窟壁画的审美,吸收其中很多的造型、色彩等等形式。但我也不拘泥于这些太过具象的形式。
大敦煌×cm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以无相的形式,创作《缘起性空》系列从《菩提树下》《九色鹿》《慈悲》《禅园》《心经》《讲法》巜涅槃》等等,基本上是屏弃了眼睛直接可以看到的具象的形象,接近抽象。《大敦煌》里的佛像是隐藏在画面之中的。包括《大敦煌》的九张画,是我对壁画的理解和感悟之后的个人表达。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之后的澳门大型个展是否可以透露一下情况?
袁小楼:原本是年应澳门基金会,永利关爱基金会,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南京信息管理学院之约,疫情发生后就一直在延迟到了今年,重新申报。目前暂定是六月份,将展出47件作品,基本都是两米乘五米的大幅作品。由《七子之歌》关联的澳门本土文化,由《七子》《江山》《战争与和平》以人文关怀和 学术研讨会
在展览现场举行的“袁小楼艺术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本展览的学术主持人王鲁湘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本展览策展人、艺术批评家荣剑,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艺术批评家邓平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艺术批评家王端廷,艺术批评家徐虹,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院教授王春辰,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艺术批评家高岭,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国龙,电影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与会嘉宾们围绕着袁小楼艺术创作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新发明的颜料及其艺术价值、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尤其是对袁小楼发明的新颜料及其在当代绘画领域的应用推广前景,嘉宾们各叙己见,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甚至争论,提出了成为一种新绘画颜料和新画种的可能性。
“袁小楼艺术学术研讨会”由本展览的学术主持人王鲁湘主持
其中展览的学术主持人王鲁湘从作品媒介的创造性谈起:我个人认为小楼的画游走在岩彩和马赛克之间,是一种在材料和工艺性上可以申请专利的新画种。小楼的画吸引人们的地方,绝不止于材料的新奇与画风的新颖,它有一种五代花间词的香艳,李商隐诗的梦幻迷离,还有就是我前面说的,成住消解之后的坏空,那种残损的颓废的末世的情调,像黑洞一样吸引人们去往幽暗的深渊窥视。
王鲁湘(左)与荣剑(右)在作品前
展览的策展人荣剑先生认为:袁小楼的绘画因为引入了其独创的材质而具有观念与方法的双重创新,这是现代艺术材料革命的意义所在。新材料构成的新的绘画元素塑造出独特的绘画效果,这是艺术语言革新的指向所在。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和批评家们之所以对袁小楼的绘画形成了一个共识:画隐,就在于独特的绘画材质所形成的小楼风格的美学境界,是独一无二的!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
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谈到袁小楼的绘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形式创新;一个是材料拓展。而这两个因素又相互促进,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从前后左右两个方面不断向前延伸,促成了袁小楼绘画的探索轨迹,也形成了他的风格特征。袁小楼执着于语言的探索与材料的拓展,与观念艺术的呈现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属于观念艺术的范畴,抑或可以说是他将历史的沧桑感与人间的烟火气,引向了某种观念性的表达。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从绘画语言与审美的关系谈到:我们在他的绘画上总是看到一层被时间打上昏黄苍茫的色调,一种深入时间肌理的雕塑感,宛若沙雕一般,这是小楼自觉承担了来自于文化的召唤与使命,似乎自己就是被古老的文明选中,来传承那辉煌的过往,并且传递给世界。小楼的绘画,一方面看起来色彩如此低调,几乎是退回到那世界的微茫之中,画面到处是斑驳的颗粒,似乎随时会剥落下来,会分解;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形象上的神圣佛像还是节气的美丽花卉,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坚定,闪烁出耀眼的荧光,小楼以自己的方式把锦灰堆的现代性审美发挥到了极致。
艺术批评家高岭从作品的精神性谈起:这是一批以信仰、仁爱等个人心性以及围绕着它们的传说为主题的作品。这批作品,把我们从那些奉行艺术再现现实社会和自我情感宣泄或者杜撰出抽象空洞的形式符号的创作定势中,拉回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回归到支撑我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之爱和信仰之神。这些作品在提醒我们,面对时代的挑战和困境,我们在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像古人圣贤所告诫的那样,超出三界之外,从思维和精神的源头出发来反思和检视自我,是否应该在异常中保持平常,在浪涛中寻找潜流,于有常中见无常,于凡尘里着大隐。
锦都艺术将择期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年5月12日。
袁小楼
艺术家简介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20世纪70年代生人,祖籍山东省曲阜市,孔子第75代传人,现居北京,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文史研究员、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理事长/艺术创新实验室主任。
袁小楼出生于宁夏,对于贺兰山岩画的童年记忆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应,无论游学于法国斯特拉斯堡还是生活在北京,他记忆中的那层底色,就是被时间的风沙都无法抹去的岩画印痕。那远古的人性面对生死的不确定性,而把永恒的幻象铭记下来的铭记,也塑造了袁小楼的绘画记忆与文化梦想,他自觉承担了来自于文化的召唤与使命,似乎自己就是被古老的文明选中,来传承那辉煌的过往,并且走向世界传递给世界。
展览名称:何处惹尘埃——小楼画隐
主办单位: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策展人:荣剑
学术主持:王鲁湘
学术支持:杨卫、夏可君、高岭
艺术家:袁小楼
展览时间:年4月13日——年5月12日(周二~周日,10:00—17:00)
开幕活动暨学术研讨会时间:年4月16日下午15:00~17:30
支持单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
赞助单位:北京亿森圣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蓝色光标公司北门锦都艺术中心展厅
(本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作者:裴刚,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