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精神,由三国共同发起的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是中日韩人文领域的重要合作成果和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是城市文化体系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自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成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日韩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据"东方属木,木色为青",取名"青州"。历经千年风霜,这里为后世留下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青州市强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重要契机,依托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把“东亚文化之都”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新目标、新举措和新蓝图,推动全市向精致化、品牌化、品质化发展。
代表建筑:青州民居
青州民居院落的一些门窗细部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具有宋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体简练凝重大气,而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如常采用竖棂和方格窗、正厅前常建有露台等大多符合清早期雍正年间编写的《清代官式营造则例》。而在墀头部位的框边又常带有莲花须弥类型的雕饰、重要厅堂的屋架会有绿旋子带锦文彩绘、室内的隔断装饰也大多为方格,清代晚期建筑隔断会有较华丽的装饰,颜色多为暗红等。青州民居以硬山式为主,用小青砖仰铺,屋脊平直,或实心砖或小瓦片堆砌;垂脊或合瓦三道,或竖砖上合筒瓦,一般带外撇戗脊。
代表建筑:真教寺
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东关回族聚集的昭德街。真教寺融阿拉伯建筑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于一炉,远看像中国古式建筑,近看又处处有着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印痕。作为主体建筑的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等,全都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配列,三进院落,拾级而上,完全是中国宫殿式的建筑风格。
代表:偶园
偶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也称为冯家花园。园林中曲径通幽,四周竹影摇曳,花木葱郁,更有百年古树丹桂飘香。院落内有气派非凡的太湖石巍峨耸立,也有溪流蜿蜒,亭台错落。更令人惊艳的是佳山堂院前环列的三峰假山,这里浓缩了九州的山水景观,三峰林立之间布满了山涧、石洞和暗道。西峰平坦所以引水成瀑,并修建凉亭,可听瀑赏鱼。中峰险峻,从石洞中穿行,内部别用洞天。院落中还有一处历经沧桑的石碑,名为“大齐碑”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临淮王像碑。碑文记载当年青州刺史重修南阳寺的功德,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发现的最大石碑,文化、历史意义非凡。
为发掘古城文化,青州市文旅局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将青州花毽、挫琴、刺绣等50余项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家5A级景区进行常态化展演,让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走向公众,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古青州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古代中国通过河西走廊联贯西域以及欧洲诸国的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山东半岛通往日韩等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为丝绸东路)的首航地。
夏商时期,青州区域内的东夷部落和方国,代表着东夷文化的发展水平。而西周初期东夷部落的最后一个方国--莱国被齐国所灭后,其遗民被迁徙到青州西南的淄河河谷。古代青州地区因此成为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客居青州南阳河畔近20年,留下大量优美的词作。所作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李清照纪念祠就位于青州古城范公亭公园内,过洋溪湖上的永济桥,右侧便是李清照纪念祠,飞檐朱壁下的大门上,挂有“李清照纪念祠”的牌匾。这是由中国著名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写下的,过了门廊便可进入祠堂内部,祠堂内陈列着李清照的词廊碑刻,列数了李清照平生著作的诗词。李清照同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居住了十年,期间夫妻伉俪,一同潜心研究金石字画,这里是李清照眼中的桃花源。历史上,被称为"六一居士"、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范文正公"之称的范仲淹都曾在青州任职,并留下诗作。
代表:天主教堂
位于青州古城内,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顶部有三座钟楼,其中最高的一座钟楼高达38.5米,每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悠扬的钟声传出数十里。教堂周围树木荫荫,幽静宜人,灰色的整体颜色使整个教堂充满了神秘内敛的气质,配合中间三座朱红的大门,更显圣洁典雅。
代表:青州佛造像
"青州风格"佛教艺术的真正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北朝时期,目前发现的大量佛教造像均属这一时期,特别是南齐至北齐末的这段时间。青州境内的龙兴寺、广福寺、兴国寺等遗址上发现了这一时期大量的石雕彩绘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分为带莲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圆雕造像两种形式。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悠久的历史沉淀让这里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厚重。青州市凝聚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拓展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新渠道,打开对外交流新格局,为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传播与交流,打造文化高地,主动担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