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桃花石 >> 桃花石发展 >> 桃花村海北村

海北村

我们大广州也有桃源胜境

“北有石马,南有海北”

白云区石马村和荔湾区海北村

是广州两大桃花种植基地之一

海北村原属于南海县海心沙乡(包括海北、增滘、海南、海中)建国后南海县于年4月12日,经上级批准,把原盐步公社的龙溪大队、海北大队及秀水地区划入广州市郊区,属鹤洞公社管辖。

芙蓉村传奇

芙蓉村是芳村区海北乡西浦村的原名,直到今天,不少海外侨民写信回乡,还是书写“芙蓉村”。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村名!芙蓉村已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关于它的名字还带有传奇的色彩呢!据说很久以前,这里的山岗上,突然长出一棵玉芙蓉。这棵玉芙蓉别具一格,它枝繁叶茂,花大香溢,是一棵集山川之灵气的宝树。从此村民便把山岗下的西浦、南村、岗尾统称为“芙蓉三约”。自从有了宝芙蓉后,村里的姑娘都长得“脸似芙蓉胸似玉”。于是,芙蓉村便远近闻名。

据说伦文叙也慕名到过芙蓉村游玩,并即兴咏诗:

慕名来访芙蓉村,

英蓉是个好村场;

一心要个芙蓉女,

摘朵芙蓉过别乡。

伦文叙是明代南海县黎涌村人。弘治十二年(年)高中状元。他才思敏捷,人们都称他“鬼才伦文叙”。他曾为《百乌朝凤图》题诗:“一只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食尽人间千万石。”这首诗至今还为人们传诵。芙蓉诗也有这样的特点,通俗化,口语化。芙蓉宝村出了名,连外国人也知道了。有一位英国商人,来到芙蓉村,愿出高价购买这棵芙蓉宝树。村人当然不依。后来这位洋人,竟使出卑劣手段,暗中收买一些歹徒,把宝芙蓉偷走了。芙蓉树虽然失落了,但芙蓉村这个美名,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芙蓉三约”的石额还保存至今。海北也不因失去芙蓉宝树而逊色。芙蓉的美好形象,早已深深地烙在海北人民的心里。

口述人:陈秀男农民高中文化海北村人

流传地区:海北村一带

整理人:符实

海北《古地道》发现始末

芙蓉村一带乡民习惯叫地道或地窖为地牢。海北《古地道》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据说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传说有一位农民在岗上锄草,忽然碰上石头,他拨开泥土一看,不是一般的石头,是石碓。农民叫儿子一起来撬,谁知撬起石碓,发现下面却是条地道,黑沉沉的看不见底。消息很快便轰动全村,那些胆大的村民,扩大了洞口,点着火把进洞去想看个究竟。奇怪的是都只进了一段,火把就熄灭,他们也只好退出地道。后来他们又想了个办法,打了大捆草绳,把草绳一头绑在洞口,然后背着草绳进洞,边走边放绳。他们还点燃了一大束香,一来用作晃动照明,二来作为标记。一直进入地道深处,草绳已放了一大半,但还未到尽头,最后觉得气翳,香也快点完了,不得已又退了回来。以后还有人不断探索,但没有一个人能走完这条地道。探过地道的人都说,地道是一步步向下斜的,有些地方有台阶,也有弯道,地道深处还有石桌石凳,尚有陶碗瓮罐等东西。有些人拾了一些陶碗回来,用这些碗盛饭粥,很久都不会馊,大觉奇怪。后来地道逐步倒塌了。当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说进过地道三四丈的地方,并在那里玩过,可见地道确是存在的。还有一个传说,南越武帝赵佗孙太子,曾经在此避难。这又为芙蓉村增添了神秘色彩。赵佗年寿很高,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的长孙接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越文帝。这条古地道会不会与南越国的宫庭权力之争有关呢?这个问题将有待历史学家考证了。

(海北陈秀口述符实整理)

上下三村小村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9.html